——奋进中的蒙城实验南校
蒙城实验中学是创办于2000年,在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实验中学的品牌力量凸显,社会威望越来越高,现已发展成南北东三个校区(东校区近100亩校园正在筹建中,2019年投入使用)、在校学生7000余人、蒙城规模最大的民办学校。实验南校位于城南新区文体公园南侧200米,是2013年经县委县政府批准兴建的一所“高标准、高起点”的花园式全寄宿民办学校,学校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于2014年暑期正式招生,现有学生3500人。我县是劳动力输出大县,大批的留守儿童难以享受优质的教育,实验南校建校的初衷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建校四年来,实验南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直耕耘在蒙城教育事业的这片热土上。
一、办学理念:
学校按照“一流理念、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设施、一流服务”的标准,本着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名师强校、教科研养校、办社会和家长满意的学校、办品牌学校的目标,坚持“依法治校、以德育校、安全为重、教学为中心、文化作保障”的办学理念,注重特色教育,不断打造高效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学校本着让学生“吃好、住好、学好、玩好”的思想,实行精细化管理,创新型地实行“八大块”管理法,把实际行动落实到学生的吃、穿、住、用、行等各个方面。“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是每一位实验人的心中准绳,也是蒙城实验南校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
二、办学成绩与特色:
(一)所获殊荣:
实验人艰苦努力、顽强拼搏,四年来硕果累累,先后被授予“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县十佳文明学校”、“市党建工作法示范点”、“第一批省级双比双争先进社会组织党组织”、“省教研先进单位”、“省民办教育先进单位”、“省教研之星”、“全国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单位”,2015年5月又被亳州市教育局评为“亳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2017年又被县教育局评为蒙城县民办学校中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第一批“蒙城县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二)教学质量:
实验中学依法治校、实行精细化管理,特别加强班主任的培养和使用,校风正、教风正、学风正。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中学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中考成绩连续多年稳居全县前列。学校特别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经常开展磨课、赛课,构筑“名师工程”,自创“实验六步教学法”,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不断打造高效课堂。2017年我校初中毕业生608人,其中700分以上103人,600分以上400人,普通高中达线率为86%,位居同类学校首位;2018年我校初中毕业生617人,其中700分以上123人,600分以上430人,普通高中达线率为95%,不仅位于全县第一名,而且相较于去年更进一步。
(三)办学特色:
学校内涵发展取决于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上善若水,大爱实验”,“质量立校,名师强校,特色兴校”,是我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要实现内涵发展,彰显办学特色。全体实验人有效达成了彰显理念、特色创新、提升学校核心价值,实现学校快速发展的共识。
1、积极开展体育艺术“二加一”活动
我校开展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特色的兴趣小组活动,我们根据国家教育部开展的体育艺术“二加一工程项目”为依托,发展学生体育艺术技能,彰显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
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的差异,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成立了军乐队、合唱团、舞蹈队、声乐队、武术队、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五禽戏表演队、葫芦丝队、健美韵律操队等兴趣班。现在兴趣班学生能歌善舞、能书绘画,既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培养了学生健康乐观的生活情趣,形成了健全人格,让每一位学生都快乐幸福的成长。
2、重视对学生的养成习惯教育
每学期,学校都会根据月份特点对学生进行主题养成教育活动。“不以学习成绩论英雄,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学校教育教学的宗旨。学生在上学以前单纯的就像一张白纸,很多插班生由于以前的学习环境不同,因此养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也是良莠不齐。学校特色性的开展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编制了《实验中学养成教育专用教材》,加强对学生的六大习惯教育:文明习惯教育、生活习惯教育、卫生习惯教育、学习习惯教育、心理健康习惯教育和感恩教育,每次活动做到“四有”:有方案、有实施、有小结、有效果。
通过特色养成教育,每个学生都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顽强的意志品质、知恩感恩的思想和遵规守纪的行为。“小习惯成就大人生”,我们就是让每个学生从小就明白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学校也正是通过这些教育,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而形成了好作风、好品质,好的校风、班风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3、积极开展国学经典“三进、四有、五字经”活动
实验南校创办伊始,学校就特别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此我们提出了“培育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培养目标,形成了“诵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办学特色。我们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践行美德善举的活动,实施了“三进、四有、五字经”活动,“三进”即进课程、进课表、进课堂;“四有”即有教材、有教师、有活动、有设计;“五字经”,读,读以启智;诵,诵以养习;悟,悟以明理;写,写以留美;行,行以修身。我们把诵读和践行作为有效的途径,让学生从小树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思想。
我们还把诵读国学经典与我校开展的养成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弟子规》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对照,“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校养成教育从国学经典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
4、开展了系列的“暖心工程”
“暖心工程”即“谈心、交心、知心、暖心、育心”,实施暖心工程,以善育善,暖了学生的心,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快乐成长;暖了家长的心,感知了孩子的进步,为孩子的成长而骄傲;暖了教师的心,舒展了教师的情怀,引领教师幸福工作。善润实验,情满实验,实验人以自己的善言善行,形成了“本真尚美、长善日新”的校风。我们结合国学经典诵读,实施了实验南校“师生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学校、爱家庭、爱自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学校开展“五爱教育”活动,师生共同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上善若水,大爱实验”、“实验爱我,我爱实验”。
(四)抓党建、促教学:
实验中学党组织成立于2014年,现在有党员48名。几年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政治思想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的理念。实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切实加强党员干部和教职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重点、务实基础、整体推进、狠抓落实,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学校把我们独创的“八大块管理”与党员先锋模范岗紧密结合,落实主体责任,充分调动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了一大批思想先进、求真务实的好领导、好老师。
学校规范课程,开足开齐课程。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到教育教学中,不断创新,探索出了“3、4、5”党建工作法,开展了特色主题实践活动,推动了学校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步开展。党员干部必须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了解学情,做其他教师的楷模,同时在教学中督促、指导其他教师,现在学校已逐步形成了以老带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大好局面。学校先后被授予“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市党建工作法示范点”、“省第一批双比双争先进社会组织党组织”、“省教研先进单位”、“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8年2月13日,中央电视台【基层党建栏目】专题播发了“抓党建促发展——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实验中学党建工作纪实”,对我校的党建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报道。
(五)加强教科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实验南校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常识四大教科研组,制定了校本教研制度,实施我校特有的“实验中学六步教学法”。学校高度重视课题研究,老师们关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问题,从困惑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提炼问题,这种具有校本特色的“草根化”课题现在已有24个,学校已经形成“人人有课题、个个做研究”的大好局面。其中,丁延芹主任的《如何让学生阳光快乐》,胡月永主任的《赏识教育在转化学困生中的作用的研究》和王杰书记的《提高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研究与实践》三个科研课题已经申请为市级课题。
与此同时,学校大力鼓励老师进行即发型课题研究,即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发现、思考、探讨、解决“小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既解决了教师们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又提高了老师们的合作能力、攻坚能力,从而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其中丁延芹主任的《让学生与诚信做朋友》的论文荣获第三届“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创新活动的“一等奖”,赵秀军主任的《浅析新课标下的学法指导》在安徽省高师数研会年会中荣获“二等奖”,王杰老师的《家访——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荣获县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实验南校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民办学校体制机制优势,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奖优罚劣、优胜劣汰。实验中学创办18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很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与上级部门、领导的期望值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实验人一定会不断创新、锐意改革,在梳理中发现不足,在盘点中找到差距,在反思中寻到新的增长点。今后,我们将更加关注学校的内涵发展,努力探索适合时代要求的、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新途径;研究课堂、改变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我们会冷静思考、群策群力,为开创学校发展的新局面,为蒙城实验南校的美好明天而不懈努力!
民办教育发展汇报材料2
近年来,在崇左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有效指导下,我县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行政许可法》,以及大力推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有关政策、要求,始终以“安全、稳定、规范、发展”为宗旨,突出“真诚服务、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规范行为、促进发展重点,促进了民办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教育环境不断优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行为不断规范、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良好成效。
下面,就我县民办教育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成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民办幼儿园106所,在园幼儿16607人。民办学校11所,其中高完中1所,九年一制学校4所,小学6所。在校学生5124人,其中:在校小学生 2785 人,在校初中生2363人,高中在校学生76人。民办幼儿园教职工910人,专任教师436人;民办中小学教职工350人,专任教师232人。具体做法与经验:
(一) 规范办学行为。为了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根据我县民办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组织民办学校校长、园长专题培训会议,不断提高法人、校长、园长的法律意识和管理水平,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办学。建立依法办学公示栏、校务与园务公开栏,做到招生、办学、开课、收费、劳动用工等工作规范合法,较好地促进了民办学校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
(二)严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文件法规,严格办学准入制度。对民办学校的设置条件和标准、申报审批、管理监督等工作做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加强教育、消防、卫生、防疫等职能部门的合作,实施新办民办学校联合审核制度,严把准入门槛。
(三)提高办学水平。一直以来,我县民办教育始终坚持以“尊重学生,愉快教育,全面发展”为工作重点,优化教育教学管理,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学校特色建设,不同类型的学校赢得了家长的认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四)提升队伍素质。始终把民办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民办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工作来抓。依托教师培训机构通过集中培训学习与网络学习等方式,组织民办教育机构教师参加学习培训。要求所有民办学校新聘任的教师都要有相应层次的教师资格证,做到持证上岗;开展多层次、广范围的各级教研、教学“手拉手”、片际教研、校与校结对子帮扶活动。这些活动为全县民办学校(园)长及骨干教师提供了一个大型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提高了我县民办学校校(园)长、骨干教师的业务素质,全面提高了我县民办学校(幼儿园)的办学(园)质量。
(五)强化校园管理。始终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中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民办学校、幼儿园纳入了全县学校开学工作专项检查之中,重点检查学校的收费报备、教学设备、安全卫生等情况。通过检查督导,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六)推进平安建设。高度重视民办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各民办学校、幼儿园也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定期组织教育、公安、食品卫生、消防、安监等部门对民办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校园周边环境、接送车辆、校舍房屋、活动场所、教具玩具、食品卫生、消防设施等进行专项整治,确保校园安全。
(七)强化年度年检。制定了《宁明县民办学校年检评估细则(试行)》,严格民办学校年审制度,将民办学校的办学方向、依法办学、办学投入、教学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师生权益等列入年检评估的内容,采取听、查、看、访、谈等方法,深入各校所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对已发证但年检评定为“不合格”的民办学校,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经过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依法责令停办,同时,将年检结果进行公示。通过强化年检力度,统一年检标准,规范年检行为,提高了民办学校自律意识,规范了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
二、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是办学条件有待改善。部分民办教育机构没有自己独立的校园,办学设施和生活设施还需完善和配套。
二是办学水平有待提高。需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部分民办幼儿园存在小学化倾向。
三是办学行为有待规范。部分民办学校、幼儿园需进一步健全管理机构,规范财务、档案管理。
三、下一步整改意见
(一)加强对《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民办教育的认识。宣传国家鼓励民办教育的政策和法规,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民办教育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扩大教育资源,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不同层次教育的需要。
(二)制定民办教育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政府部门应将民办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各类民办教育的布局规模、办学条件、生源、师资进行全面的统筹,制定民办教育的发展规划,引导民办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审批民办学校,合理布局,保护合法办学。
(三)加强管理和监督,坚持公益性原则,诚信办学。建立和完善有关审批和督导评估制度,通过督导评估,对民办学校办学方向、教育教学质量、总体运行状况进行规范管理,促使学校依法办学,规范运行,健康发展。遵循社会与教学发展规律,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