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智能运检创新建设工作汇报

时间:2024-08-02 06:22:11
推进智能运检创新建设工作汇报[此文共1612字]

推进智能运检创新建设工作汇报

 

一、背景

“十三五”以来,随着浙江主网交直流混联的结构性变化,输变电设备规模的迅速增长,第三代智能站一键顺控、自动巡检、移动作业等智能运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当前的“大检修”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电改形势下的企业发展需求和电网设备发展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在原有的生产组织体系上做一些优化提升工作。以人力资源投入为主的传统运检模式对公司运检安全、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形成制约,需要不断挖掘管理和技术创新潜力,以内部管理提升和新技术应用为抓手,加快智能运检体系建设,应对运检专业管理的新挑战,有效解决重大电网、设备事件的统筹指挥决策能力不足,生产业务实时管控力和专业管理穿透力不够等方面的问题。

二、智能运检体系管理创新

运检专业不断转变思路、调整目标,坚持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两手抓,在确保安全与稳定的前提下,按照“1+1+N”即一个生产指挥中心、一个智能运检管控平台、N个智能新技术应用的建设思路通过实施设备主人制、推行综合检修模式、开展运检一体化和市县联动机制,全面推动运维检修模式调整,全面构建基于智能运检“更集约、更扁平、更专业、更统筹、更高效、更面向现场”的生产指挥体系

“一个指挥中心:设立一个生产指挥中心主要实现生产计划管理、生产信息汇集、检修作业现场管控、风险预警管控等功能,指导并监督各单位生产指挥中心业务开展。当调控的信息或者现场设备故障后,指挥中心能第一时间通过现场的视频、监测等信号立即开展分析,快速的制定检修方案,压缩中间指挥层级,指令直达班组和现场,改变以前层层传递信息、多头指挥处置的管理流程,实现信息共享、专业协同和运检资源的统筹调配。

“一个智能运检管控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一个信息集成共享、量化分析、设备精益管理、业务集约融合的综合信息平台将现有的运检信息支撑系统进行综合集成,实现数据贯通共享和大数据挖掘应用,形成集信息汇集、过程管控、预警研判、指挥协调功能于一体的集约化指挥管控中枢,为生产指挥中心提供支撑。

 “N个智能新技术应用”大力推广机器人、无人机、工业视频、辅控系统等N个智能新技术应用,一方面作为指挥中心的“千里眼、顺风耳、无影手”,延展指挥中心对设备、作业、人员的管控手段直达作业现场一线,另一方面替代繁琐、重复的人力作业,释放人力资源效能,最终实现运检现场的穿透管控和作业效率的提升。

三、加大智能运检新技术应用

一是全面应用视频监控技术。全省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和110千伏及以上重要输电线路和输电通道全面覆盖视频、辅控监视装置。通过视频图像监控进一步拓展生产指挥中心作业管控视角,实现对设备运行状况的全方位监控,对生产现场的安全监管,对运行操作的监护及预警。

二是推广无人装备技术。利用智能巡检机器人代替人工开展红外测温、表计抄录、缺陷跟踪、设备状态核查等工作。2017年底前,实现全省5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覆盖率100%。推广无人机巡视,目前浙江电网已配置线路巡视无人机84架,解决地面人工线路巡检精度低、劳动强度大、存在巡检盲区等问题,最大限度发挥人员、装备的作业互补,将有限的人力投入到缺陷分析和故障研判。

三是大力推进运检移动作业。目前已开发输变电巡视、检修、验收、隐患排查等共9款APP,实现生产一线工作无纸化和痕迹化。2017年已在4家试点单位试运行,其中特高压换流站年检修和变电巡视2个移动APP已应用于金华换流站的宾金直流年度检修和绍兴换流站年度检修工作中,明显提升了工作效率。

试点物联网技术应用。依托RFID、二维码、智能芯片等物联网技术,建立设备的全寿命身份标签,将现场电子标签与PMS2.0设备台帐相关联,以工作任务为引擎,配套移动作业,快速定位现场巡检设备和巡视工作内容。贯通设备之间、人与设备之间智能互动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智能电网“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融合。

《推进智能运检创新建设工作汇报[此文共1612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