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之教材处理及教学设计的点评

时间:2024-10-03 22:57:41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之教材处理及教学设计的点评[此文共1390字]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之教材处理及教学设计的点评

在当前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学校历史组在学校315课改理念指引下,在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收到了一定效果。特别是对教材的钻研、理解,如何理性地对待教材,如何有效使用教科书,成为我们历史组适应315课改的主攻方向。因为教材是决定课改成功的第一道门槛。就像一项工程,把好材料的质量、拿捏准确材料的属性是建设工程的第一道关。

具体到xxx老师这节公开课。通过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及教学反馈等环节,可以看出xxx老师深入研究了教材,在有效利用教科书上狠下了功夫,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一、吃透了课标,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课标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的课程标准归纳为:

1、知道一个事变即知道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结果;

2、了解一个罪行即了解日本在东北三省犯下的战争罪行;

3、认识一个意义即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根据这一课程目标科学的设置教学方法,同时也确定了本课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把握了教学内容两条主线,化繁为简

本课主要内容有九一八事交、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各部分内容间错综复杂,xxx老师把本课内容分出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日本对中国的步步侵略;另一条主线是张学良将军的三个抉择。

xxx老师以张学良将军的三次人生抉择,映射了张学良将军从家仇到国恨到报国的爱国热情厚积薄发的心路历程,折射出日本对中国的步步侵略。两条主线相得益彰。 

三、核心素养在课堂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通过自主学习、史料讲解、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四、三个问题提纲挈领,总领全课,并巧妙解决

1、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对世界产生的影响?(通过自主学习完成)

2、为什么西安事变能够得到和平解决?(通过课本剧表演完成)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对中国的影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

五,课堂教学设计把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注意寻找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架起现实与过去之间的桥梁。

xxx老师以张学良将军囚居苏仙岭的史实导入新课,这样从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谈起,既促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又自然而然的切入课题,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导入新课。

这样处理后,可以腾出更多时间细化、深化教学核心内容,为学生探究活动创造更充足的条件。

几点建议

1、无论是过去老教材,还是如今各个版本的新课程教材,应该说多多少少存在长期以来扬共(产党)贬国(民党),扬后(敌后战场)贬正(面战场)的认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建议增设一个归纳题: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作了什么?中国共产党作了什么?只要阅读教材便可找到答案:

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变、华北自治运动,扩大侵华战争;

中国共产党: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此时红军尚在长征途中),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领导了一二九运动,领导成立东北抗联,致力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等,共产党在反抗日军侵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个是侵略扩大,一个是反侵略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归纳,有利于学生认识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襟,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2、给学生一点阅读教材的时间

学生接收历史知识的方式主要有:倾听,阅读,考察,阅读教材甚至大声朗读教材内容,有益于学生增强记忆,重新认知教材内容。本课中,个人建议让学生齐读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一点感慨

现在的年轻老师不但专业知识扎实,而且接受新事物快,课改理念理解透彻,有活力,做事热情高,值得敬佩。

点评人:xxx

20xx年12月18日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之教材处理及教学设计的点评[此文共139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