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最美的遇见1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嘴里吟诵着《乡愁》,脑子里不停地搜索着零碎的记忆,迅速拼制成胶卷,慢慢地,缓缓地播放。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老先生离世。徐健顺教授以吟诵的方式重温《乡愁》,送别余先生,徐教授的声音里饱含着难以言表的哀愁、相思、别离……一听就让人移不开耳朵,也正是因为这次偶然的机会,让我知道了吟诵。
2018年暑假,吟诵成了一股热潮,在泸州市涌动,为了将这颗美好的种子播撒在每个角落,蒲主任的一条“张静,暑假去学习吟诵吧!”的短信,让我也义不容辞地加入到了吟诵的行列之中。
新的学期如约而至,我又迎来了新的一届毕业班。对于这个班,我早有耳闻,打架、旷课、顶撞老师、成绩差……只要谈起这个班,学校的老师多多少少都能列举出几条“罪证”来数落一番。既然如此,那我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跟他们见面呢?“以暴制暴”显然是行不通的了,究竟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呢?咦!吟诵培训的时候,孙清珍老师不是说过吟诵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情么?那我为何不给他们“来一曲”呢?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哈哈哈……”听到我“阴阳怪气”的声音,全班没有一个孩子不笑场的,每一个孩子都前仰后翻地笑着。有几个调皮的孩子,甚至当众说我在“唱大戏”“念经”。对于他们有如此的反应,我并没有感到意外,反而是欢喜的,说明我已经成功地吸引住了他们。在这片欢声笑语中,我把吟诵传递给了他们,并教会了他们进入“最美诵读”中以打卡的形式练习吟诵。从他们的眼睛里,我读出了好奇,疑惑,迫不及待……还有被尊重的喜悦。
一天,孩子们正兴味盎然地吟诵着《三字经》,不知是谁既然和着吟诵的节奏打起了节拍,其他同学也渐渐地加入了这个“阵仗”,无形中像有人在指挥似的,愈吟愈欢,愈拍愈烈……那场面好不惬意!这么热闹的场面,怎能让家长们错过呢?我随即拍成视频发在了班级吟诵群里。当天晚上,我的手机微信频繁地响着,打开一看,着实吓了一跳,班级吟诵群炸开了锅。“这样的课堂可真有意思,好想跟孩子们一起唱一唱哩!”“我家的孩子看上去可真入迷!“老师,我都想吟诵了,你也教教我们呀!””……许多家长都说,头次见孩子如此轻松自在地学习。那一张张笑脸像一股股暖流流进了他们的心窝,很暖很暖……余妈妈兴奋不已,发短信告诉我:自己是头一次看到儿子如此活跃的一面,平时在家都是严肃的样子,有时甚至会觉得他不开心,心里藏着很多事,但是自己又不知道怎么与儿子沟通。今天晚上,儿子看着自己在课堂上吟诵的视频,情不自禁地又吟诵了起来,手上还比划着动作,主动跑来教自己吟诵,她当时激动的眼泪都快掉出来了!是啊!吟诵不仅让这个将自己封闭在自我世界的孩子敞开了心扉,还在他与妈妈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
“张老师,张老师……可算追着您了!”刚刚走到校门口,赵同学就气喘吁吁地追上来对我说:“老师,昨天晚上我吟诵了《望庐山瀑布》,我仿佛看到了飞流的瀑布从千尺高的悬崖上直冲而下,那“山崩地裂””的声音把我拉回了抗战争时期,枪炮声、厮杀声、吼叫声……混杂在一起,碰撞出了那抑扬顿挫的曲调!不仅如此,我在洗澡时无意哼出两句,突发灵感,给编了一个新的吟诵调。不信我吟给你听听!”我听着如痴如醉,不禁感叹到:这是用心在吟诵,是吟诵最美传承人啊!当即,我便让她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了一番,并当众表扬了她,同学们也因此对吟诵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转眼,轮到我们班做“国旗下的吟诵展示”。那天,同学们自信地站上了舞台,拿出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吟诵了《赠汪伦》《小池》……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偶然间,我听到了“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一个小小的语文老师,也可以有大的情怀——让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每个孩子的血脉,让每个孩子走向自己的诗和远方,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我,在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吟诵的过程中,不仅积淀了我的文学知识,还让我更有底气地站上讲台,让我的语文课,充满了吸引力。我的孩子们也因遇见吟诵,打开了紧闭的心窗,收获了精彩的人生!
吟诵,最美的遇见2
说到遇见,大家都有各自的感受,形式虽不尽相同,但相同的是那扬于脸上的笑容,发自内心的喜悦!对于我来说,最美的遇见是它——吟诵!它使我的生活有了深刻的意义,时间也开始意味深长,它赋予我更高的情感价值生活。
吟诵,是世间最美的微笑,它让我更加感谢这个世界,也让我静静地喜乐如花!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把精力都投入到对语文的教学研究上。新版教科书,其中古诗文篇目在原有教科书基础上,总体数量增加一倍,达到约300篇,加上课外阅读篇目近千篇。吟诵,顺势而为成了突破教学古诗文瓶颈的一把利剑。
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先生早就提出:“古文和旧诗词等都不是自然的语言,非看不能知道它们的意义,非吟不能体会它们的口气。”世界著名的中国古典文化研究学者叶嘉莹先生也提出:“吟诵的声音里,有诗歌一半的生命。”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先生在《部编本》教材推出时说:“吟诵和朗诵不完全相同,这也是语文课容易混淆的。吟诵是自主诵读,适合古典诗词和韵律强的文章,不拘一格,用自己喜欢、能更好表达情怀的方式去‘唱读’。朗诵则众声合诵,有利于制造现场气氛,但往往带有表演的性质,容易形成某些程式化的腔调。学古典文学要多吟诵,放手去读,不必泥古,能边读边沉浸其中就好。”
是啊!先贤传承的文明和文化需要我们更好地去继承和发扬,如果连方法都找不对,真可谓笑矣!曹操《观沧海》的气势,包揽了天下的雄心,不吟,怎么能有所感觉?试想,来往有多少读者体会出文章的气魄。
再如《木兰诗》,不吟,怎么能表达出木兰的至孝真情,替父从军的无怨无悔,凯旋回师的激情壮丽和最后恢复女儿身的少女心性?
……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古诗文的平仄起伏,高低长短。古人的音声相和,高下相随,都是有它一定的意义,这一首首诗词都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故事,有的铿锵,有的哀婉,有的幽静,有的激昂,不管它们隐藏的多深,用吟诵这把锁都能把它们打开。
用这种方法教学,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它重要的作用和惊人的感召力。我教孩子们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二个单元时,因为这个单元四课都是儿童诗,于是我就用这种方法让孩子们一首首吟起来,这样,既便于理解,也便于记忆。
当时,有的家长反映怎么都记不住,可我还是坚持这种正确的方法教习。没想到在期中复习的时候,一到这个单元,孩子们就自发围在我身边,自觉地吟了出来。看,吟诵就是这样,它是你真性情的流露,它是师生友谊的桥梁!
吟诵作为传统的高效教学方法,已有三千年历史,然而近百年之后才迎来了复苏的春天。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接触吟诵,了解吟诵,认识吟诵,掌握吟诵,使用吟诵,从而达到古诗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就像《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里说的“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与子偕臧!”吟诵就是这样的“清扬婉兮”,希望我们都“与之偕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