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时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阶段是孩子们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控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老师需要找到他们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所以,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青春期、关注、情绪、网络、厌学、学习压力、沟通、心理素质、心理课程、积极乐观、安全感、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一种安宁平静的稳定状态。心理健康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心理疾病,这是心里健康最基本的条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学生正处于在青春期,这时他们的生理、认知、情感、自我意识等都在迅速发展,在这一阶段也是中学生心理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
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情绪问题
随着中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会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管制,逆反心理就是他们为维护自尊心而采取的与常理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态。一些中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叛逆心理:父母让做什么,他们偏不做;经受不了批评、挫折和压力等。青春叛逆是中学生生理发展的必经阶段。但是,这种心理危机已经演化成一种社会病态。还有,在他们成长的路上,有一些中学生还常常表现出某种忧郁的心理,忧郁也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2.厌学问题
上中学以后,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加和学习压力的增大,很多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另外大量的考试,也给那些成绩中等的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压力。他们的思想压力常常来源于他们对学校现状的不满,不能接受自己的现状,过分注重结果,而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而我们整个社会和学校都在这种比较的氛围中,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放弃比较,的确不易。害怕考试、厌学及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等,都是中学生十分棘手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学生的健康发展。
3.网络问题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现在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了,网络缩短了我们大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开阔了大家的视野。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能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一些中学生沉溺网络不能自拔,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4.早恋问题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的身心急剧变化,他们性别意识特别强烈,他们渴望异性之间的交流。然而家长和老师过于看重他们的学习,忽略了他们的性成熟、性心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于是异性之间就会出现传纸条、送礼物、聚会、相互称呼老婆老公等这些现象,而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中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
二、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只有了解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老师才能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去预防。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家庭因素
缺乏父爱或母爱是导致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父母关系不和、父母有不良嗜好、过于溺爱孩子、教育方法不当等都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容易焦虑、自卑和烦躁。有些父母缺乏和孩子沟通的耐心,遇到问题不去解决,而是一味地埋怨孩子;有些父母会使用高压政策来束缚孩子;这都容易造成孩子叛逆的心理。
2.学校因素
由于种种原因,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而轻视体育课和德育课;重视课本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体验教学和感悟教学;重视优等生而忽视了后进生等一系列原因致使孩子们的学校生活无聊而又单调,所以许多学生对学校生活感到乏味,心理烦躁,信心不足。此外,一些教师没有从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身心特点出发,教育学生采用不当的方法,有时候无心的一句话语有可能就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偏激、自卑的心理。有些被老师忽视的后进生破罐子破摔,失去了上进心。作为任课老师不仅应该充当好管理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还应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社会因素
现在的中学生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大量的信息以多种途径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他们,有美好的,也有丑陋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封建迷信等思想在社会上蔓延。但由于中学生辨别能力跟不上,对各种信息不能很好的过滤,那么这些不良的信息就严重地侵害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另外,大街上的网吧和游戏厅也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家长和老师需要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来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自身因素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的心理危险期。在这一阶段,他们的生理发育迅速,而心理却没有发育的这么快,这就造成了早熟的生理和晚熟的心理,这种反差也越来越大。他们的自尊心也逐渐加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喜欢独立思考,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有些青少年过分强调自我,惟我独尊,他们经常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他们对自己缺乏一个整体的认识。有的学生总是否定自己的勇气,否定自己,没有开阔的心胸,也从来没有从自身寻找问题的原因,而是归结与环境的影响,因此永远不会认清自我,只有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才能更好地完善自我,提高自我。
三、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生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老师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要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从初一年级开始就要有系统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常识,使学生能够了解、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提高抵御心理疾病的能力,这种课程应贯穿整个中学阶段。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 设立心理咨询室
学校设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指导,解决心理困惑。心理咨询室是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当代中学生的心理自我保健意识日趋加强,有了各种不适应症和心理问题后,可主动去心理咨询室找老师。
3. 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4. 家校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课程,单靠学校的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够的。除了学校教育途径外,还应改善学生的生活环境,应该与家庭、社会联手,取得他们的支持、帮助,营造一种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大氛围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同时,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总之,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心理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教育合力。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生命教育和青春期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中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青少年心理学》 人民邮电出版社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