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关键词:学生 发展适时教育 实践
蔡元培先生曾告诫我们:“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出了“教育即解放”的口号,同时还指出一个指导教育发展方向的基本思想:“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不同的语言,提及的却是教育相同的内涵:教育是为了每一个人的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纲要》也充分说明了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一、 适合的教育与最好的教育
教育方法没有最好与不好,只有适合与不适合。 针对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学校的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也就是个性化的教育。
个性化教育,是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要培养的人才的素质或是他的环境,都有不同。所以我们必须要按照他的素质,他原来的一些天赋的素质,以及他的爱好和特长,来加以实施教育,使他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这样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
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赵国忠认为“最好的教育”是“无为教育”——它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人心灵的教育。他同时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无为教育”实际上追求的是种无痕教育、适机教育,其重视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方式的认同度和接受度,重视教育本身对人的生存、发展、再学习的持久强烈的影响,是一种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教师的间接教育为辅的教育。
如何做到“无为教育”?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以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接受教育,在获得的亲身体验中领悟道理,在以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的升华和认识的飞跃。
综观历史和当前的国内外形势,教育都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民主、科学的教育教学服务;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怎样的教育才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跟种子一个样,有自己的生命力,教师能做到的,只是供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照料,让他们自己成长。”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只有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从现代意义的教育而言,人有选择教育的自由,人有追求成功的权利。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是给人以充分的自由去选择教育的社会,一所现代化的学校,应该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合自己走向成功的条件,为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提供更多公平的选择机会。何谓适合的教育?就是既让教育适合学生,又让学生适合教育。教育适合学生,事实上是要教育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进而使学生能适应时代的特点,迎接时代的挑战。学生适合教育,因为教育是学生的自我实现过程。
我们要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的教育,必须首先解决教育观的问题,立足教育服务于学生,同时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其次还应建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和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精神,创造最优的学生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最好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应该从转变教育观念、改进学校教育、改革评价三方面着手。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思想指导行动,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首先是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具体可从教师和家长两方面入手。
1.加强培训学习,为教师提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国家、省、市、区的远程教育平台,让教师参加远程培训,开阔视野、革新观念、提升能力。如近两年的全国教师教育技能测试、肇庆市教育网络资源建设等;利用骨干教师、名师工程,设立名师工作室、名师示范支教点等。
2.做好家校沟通,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主动让妇联、社区参与家庭教育,成立社区家庭教育服务中心;引入社会商业模式的教育研究机构对家庭教育进行专题指导等。学校在组织对学生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评价时,要不断地发现每个学生在各个方面的闪光点,及时把学生各个方面的奖励情况、进步情况以喜报的形式通知家长,淡化家长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过分关注,感受到学校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视,看到学生的希望,逐渐形成正确的成才观和科学的教育理念,增强对学生的教育信心,拉近家长和学生、教师、学校的距离。
3. 尊重学生的体验,学校教育要反映国家意志,这是一个不争的事理。但在今天,这句话并没有说完整。在现代社会,学生作为对学校教育亲历者和体验者,家长作为学校教育的密切关注者,他们理应有权对学校教育作评价。关注个体、关注个性是教育现代性的本质。现代教育已经摆脱了从属工具性质,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对于个体而言,它已经成为个体生命全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简言之:立足生命存在、关注生命体验、呼唤生命活力、提升生命质量,就是教育现代性的基本内涵,也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从这个意义而言,“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育”是尊重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体验的呐喊,是一种关注学生文化生命特征的反应。“鞋子舒服不舒服,只有穿鞋的人最清楚”,学校教育就像鞋子,学生就是穿鞋的人,学校教育是否适合于他,他自己最清楚。学校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穿上适合的鞋子,踏上生命的征程能远行。因此,学校教育应着眼于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兴趣、特长、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发展。
三、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评价核心
在学生评价中没有单一、固定的方法,随着学生评价的功能、标准、目标、主体的变革,评价方法也向多元化发展,因此,新课程要求多样化学生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在评价学生时,不仅要关注结果,更应该注重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学生的转变与发展。
1.口头评价:在课堂上,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以免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运用对学生的评语要有明确导向,使学生迅速理解,并指出学生成功的经验,也可以让自我评价,或让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与别人的习惯。
2.即时评价:教师可以将每一位任课教师随时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的即时评价,通过电话、家访、校迅通,将学生在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家长也可以通过电话、来校了解学生的近况,教师将学生在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使家长与教师及时沟通,及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鼓励,对学生的不良倾向给予纠正指导,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成长状态,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运行。
3.作业评价:教师批改作业或测验试卷,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用“优”“良”“中”“差”或具体形象的图章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阶段性评价:每月一次对学生的学习、纪律、思想、劳动等全面评价,结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多种方式;给每个学生记分,记录到学生的日常表现评定表,作为小学生素质综合发展评价的依据之一。
5.档案袋评价: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进步,都在發展,给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不仅让教师、父母及时了解学生的成长轨迹,更让学生自己获得收获的喜悦,感受成长与进步。它能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从而发挥好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一张潇洒的生活照,一篇刚发表的小日记,一幅自鸣得意的漫画,一张在墙报园地展览过的作业纸,一份自己参与主持的节目单等,都可以放入“学生成长档案袋”中;要重视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善于捕捉他们成长过程中一个个精彩的镜头,为学生积累丰富多彩的评价材料。
教育者要高度尊重这个生命发展基本规律。高度尊重人的生命发展规律是一切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教育回归本质的起码要求。促进人个体的全面发展,为每一个个体打造适合的自我发展、健康成长之路,这就在当今教育的的本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