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9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节选自叶圣陶《小记十篇》中的《游了三个洞》,全文脉络清晰,语言生动简洁,让人如入画中。作者按照游览顺序,依次写了沿途的美丽风光,外洞的高大宽敞,窄小惊险的孔隙和神秘奇异的内洞,一字一句无不激荡着作者对大自然伟大神奇的赞叹和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游记性文章孩子以前接触过,但游记的写作方法学生却没有接触过,尤其是本课的两条游览线索,更有让学生学习的地方。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游览过程,能讲清入洞的方式和内洞的景象。
2、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感受到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象,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学习写游记的一些表达方法,初步掌握游记文章“移步换景”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难点:
学习写游记的一些表达方法是难点。
感悟孔隙的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师:五十年前的 4 月 14 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追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游览双龙洞!
上节课我们共同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呢?(作者从金华出发,行五公里左右到罗甸,由罗甸进山到洞口,进入外洞,从空隙进入内洞,然后出洞。)
9
这节课,我们就去和叶圣陶爷爷细游双龙洞。
二、品读课文
1、师:此时我们就身在浙江的金华,乘坐上开往双龙洞的汽车,怎样走才能到达双龙洞呢?
出金华城大约五千米到罗甸,过了罗甸就渐渐入山。(通过地点转移的词,简单一句话使读者知道路线。)
引导: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所见:理解句子“眼前一片明艳”;“一路迎着??变换调子。”
引导:粉红色的山上,开满了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红,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丛丛,一簇簇,在一片新绿的映衬下格外生机勃勃。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
品味“时而??时而??”一句,体会几对反义词的妙用,用“时而??时而??”造句。 过渡:作者边欣赏着山中明艳的春色,边倾听着淙淙溪声,一路逆溪流而上,来到了双龙洞洞口。洞口有什么特点呢?
2、洞口:
理解句子“洞口很宽,像??。走进去,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通过列数字和比喻突出了洞口宽大的特点。
过渡:叶圣陶爷爷是怎么从外洞进内洞的呢?
3、由外洞进内洞(孔隙):
孔隙有什么特点呢?(孔隙窄)由于孔隙窄所以进出孔隙的船又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哪里读出船小孔隙窄?
(1)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靠工人拉绳子;游人要贴紧船底。
出示句子:?? 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慢慢移动(到?? 到?? 到?? )
比较阅读:原句改为 “从头到脚都贴着” 行吗?为什么?(通过比较阅读,理解船小孔隙窄,体会用词的妙处。)
(2)有感情朗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陆了。”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及作者的感受,要感同身受。
过渡: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4、内洞:
(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学生边听边画出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2)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学习,互相启发,开阔思路。(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2)双龙洞的由来及溪水的源头。
(3)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洞中石钟乳和石笋的形状,读完以后说说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5、关注详略
师:这么多景物,作者是怎么安排详略的?(孔隙与洞口详细写,洞内略写)你同意这样的安排吗?(阅读盲点:怎样入洞为什么写得很详细,而洞内的景物为什么没有具体写?)
小结:游记内容详略的依据是景物是否最有特点的,对游人是最有吸引力的。
6、总结: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三、拓展练习
(1)展开想象,说说内洞的景象。
(2)仿写课文,尝试运用移步换景写作手法写一篇游记。
第二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记金华的 双龙洞》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吉水县文峰小学曾头兰
教学要求:
1、了解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制作一张游览示意图。
3、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的 游览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读第一段。
1、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老作家、老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的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
(转载请注明来源:WWw.)2、释题。“记”是什么意思?
3、读第一段。
二、初读课文。
1、激趣。听说,双龙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览一番,你们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双龙洞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赶快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读几遍。快读吧。
2、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习字词和课文的情况。
三、理清顺序。
1、看,这是什么?(出示小红旗小黄帽)谁用的?说起导游这个职业,可真好,天南海北,游山玩水。现在,有一个当导游的机会,你们想不想当?想当的都来当吧,现在,你们都是导游,就我一个游客。(让一个女生起立)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教你一个方法,可以画一张游览示意图。怎么画?细细读课文,借助课文中地点转换的语句来画。例如: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张。 ……此处隐藏5656个字……游内洞、出洞。】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一张游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并写下来。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同学们,叶圣陶爷爷向我们清晰地讲述了他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使我们仿佛也置身于神奇秀丽的大自然中。拿出你们自己绘制的游览路线图,让我们现在就启程吧!
【新课教学】
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一)、了解第一大段
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用了什么写作方法?(ppt)
【提示: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开门见山】
(二)、探究第二大段
(1)提问: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请同学们默读、思考并勾画出来且小组讨论、交流。(ppt)
【提示: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
(2)进一步提问:沿途看到的景物找到了,那么,请同学们说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再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提示:特点分别是:各色、白色、粉红色、或浓或淡 ,给作者的感受一片明】
(4)欣赏:出示电脑课件,将沿途看到的山、花、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过渡: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知道沿途不仅有有特色的山、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找出描写我所听的相关句子。(ppt)
讨论交流: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句话写得好吗?好在哪?
【提示: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听,溪流的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一个“迎”字,点名作者是逆溪流而上。“时而??时而??”说明了溪流蜿蜒曲折,由于溪流的宽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作者巧妙地运用“宽、窄;缓、急”两对反义词准确地表达溪流的形和声。由于溪流缓急不一,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犹如在“时时变换调子”。这句话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有多浓,对涓涓溪流发出如此赞叹!】
(三)、重点分析第三大段
过渡:这高大的溶洞,景象奇特,我们一起来到双龙洞口,看到了什么呢,你有什么感受?请你用笔划下来,再读一读;经过宽大的洞口,就来到了外洞。这里又是怎样的景观呢?把自己的收获汇报给大家。
【提示:洞口:洞口宽像桥洞。外洞:高、大 ,仿佛到了个大会堂,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过渡: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经让我们感到很奇特,更令人惊叹的是,那正流出溪水的孔隙。快来看看吧!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齐读。
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
【提示:看课件外洞由近及远的镜头,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
默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通过孔隙是怎样的情形、怎样的心情?
【提示:(见ppt)】
学生模仿导游,介绍如何穿过双龙洞的孔隙。
【提示:看图片,看动画,可以形象直观的展示出来】
过渡: 内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仅通水道,长10余米,宽3米多。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如欲观赏,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头,有惊而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下面让我走进去看看。
想一想:在内洞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 提示:黑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接着看到洞顶的双龙,其次是石钟乳和石笋名目有四十多种。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
谈一谈:自己对内洞的感受。【提示:黑、大、美】
看一看:内洞里有好多的石钟乳和石笋,它们的形状变多端,颜色各异,光名目就有四多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里面的双龙,大家睁大眼睛,我们再来看看里面奇形怪状的石头。﹝看图片﹞你们能不能也来给它们取一些名字呢?
【提示: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编幅”、“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编一编:大家都来给这些钟乳石取了一些名字,而且有些名字非常美,下面,我想请大家根据你们取的名字,给它们编一个故事。先小组讨论一下,互相说说。 说一说:每小组选一名代表说说自己编的故事。
(四)、了解第四大段
过渡:让我们回顾前面的景点,看看作者是带着怎样的心情结束双龙洞之旅的。
【小结】
我们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一同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这其间我们感受到路上明艳的景色,听到了溪流的欢唱,看到外洞
的宽敞,体验了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更让我们欣赏到内洞的“黑、奇、大”,我们不禁发出感叹,这样的美景实在让我们向往。
8.资源及媒体的应用
学生课前利用网络查找和收集双龙洞的图片及课文的朗读音频。教师利用网络查找双龙洞的视频,并根据教学设计方案的要求事先做好上述内容的课件,以供教学之用,这既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准备,又要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只有效的沟通和对话打下基础。运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这样,既比以往的用语言导入新课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也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并充分凸现学习内容的特点。利用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双龙洞孔隙“小”的特点,这既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双龙洞的特点,也为师生之间的有效交互提供了平台。
9.教学设计后记
本内容的设计遵循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理念,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重点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双龙洞的特点,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变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重难点。小学生的好奇心易被激发。于是,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恰当提出思考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以及享受、感受双龙洞美景。这样,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进行主动学习和自主建构知识,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查阅更多范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读后感作文
方爱军《记金华的双龙洞》听课感受
记金华的双龙洞导游词--孔隙
4.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复习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