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绣花功夫转变“后进生”
三年级,是小学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一个转折点,是孩子能否实现综合行平衡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学校安排我接手了一个让人头疼的班级。之所以说让人头疼,其实就是孩子坏习惯多,成绩差,班级缺乏好学上进的氛围,突出的表现就是后进生多,尤其是语文科目,每次考试高分少,不及格的却从来不缺,平均成绩落下兄弟班级一大截……
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这些后进生不再后进,而是向前向良好、向优秀靠近呢?我深知,转变后进生肯定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信手拈来那么轻松。在忐忑中接手这个班级后,从每个孩子着手,我认真找原因,想对策,再不断的总结改进,探索提升,慢慢的,每个孩子都在不觉中转变,后进班级在不断地迎头赶上。现在回想起来,这就好比大夫看病,要先找准病因,再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更需要下足绣花功夫。
一、耐心细致挖掘根源
“后进生”之所以后进,都是有原因的。要从根本上扭转后进局面,找准原因是第一位的。而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不同的思维,不同的喜好,不同的家庭环境等等,只有耐心细致,逐个人、逐件事的观察,逐一分析,才可能及时准确地找到每个孩子之所以后进的真正根源。就单说成绩吧,不同的孩子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原因:有的学生是因为懒,贪图玩耍而荒废了学业,这是名副其实的“懒人”;有的孩子是因为疏忽大意,马马虎虎只图完成任务,不讲质量效果,态度不够端正;有的是因为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平常看起来很用功努力,该做的都在做,但成绩总是提不起来;也还有个别孩子可能这几方面的原因都或多或少兼具,大问题没有,小毛病层出不穷;还有一种,就是因为家庭原因的影响,尤其是家庭的意外变故可能过早地给孩子造成打击,在幼小的心灵打上挥之不去的烙印……
总之,后进的原因总是因为每个个体的不同而有区别,作为孩子 “引路人”的老师,要转变后进,就必须自己首先有决心有信心,更要有耐心,细心地找准“病因”。
二、不急不躁对症施药
找准根源是基础,对症下药才是保证“药到病除”的关键。对照上面列举的几类孩子,要分门别类地制定方案,有的甚至要针对某一个孩子个体,做到有的放矢,然后有针对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教育,逐渐改进。比如针对好耍的懒人,可以尝试给予一些定时定量的任务,然后按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奖惩,刺激孩子自觉克服“懒”的毛病;对于疏忽大意的马虎孩子,老师要善于多用点心眼,尽可能地及时发现每一个马虎疏忽的地方,及时提出及时纠正,让孩子逐步养成认真细心的好习惯;对于学习方法不正确的孩子,可以适当引导性地帮助孩子做一些规划,努力培养孩子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思维,这里有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告诉孩子如果不这么做或者这么想,反过来去做或者想,后果会怎么样,这样孩子就比较容易理解,更容易养成良好的正向思维;对于因为家庭等外因造成的孩子行为习惯变化,这类孩子是最需要关心关注的,对于这些孩子,除了学习方面的教育引导,可能精神上甚至物质上更需要我们去无微不至的帮助,一句话,既要当老师,也要当父母。
转变后进生不可能一招制胜,因为往往欲速则不达。孩子后进,老师就更不能急躁,只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才能循序渐进,稳定向好。
三、多管齐下才能有更多收获
转变后进生,我们既要分类甚至单个的引导教育,做到有针对性,才能有的放矢,但总的来说,他们毕竟是一个群体,所以还要多发挥群体的作用,做到多管齐下,才能收获满满。比如建立学习兴趣小组、结对互助学习组等,让进步快的带动后进的,这样就会促进好成绩的孩子在成就中更快的成长,而后进的孩子在不断提升中满足的成长,实现相互促进。还有,建立必要的奖励机制也不失管用的一招。奖励可能是小小的物质,也可能是精神的鼓励,因为这都可能迎合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童心,激励他们以更加高涨的热情去探求未知。再有,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顺应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可以无限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健康的身心,让他们充实、快乐的成长。
所谓的后进生,其实往往就是孩子在一个阶段因为种种原因出现的暂时落后而已,其实这些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聪明,一样可爱,只要我们当老师的端正心态,用对方法,在他们最需要关心关注的时候给予热忱帮助,又何来后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