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好》
教师信息 | |||||
姓名 | 刘林 | 教龄 | 1 | 年级 | 七年级 |
教学内容 | |||||
课题 | 老师,您好 | ||||
教学背景分析 | |||||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自主设计课程,暂无教材分析。 学生分析: 1.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思维方式由儿童时期转向成人阶段的过渡期,由此会引发人际关系转变,师生关系是转变的重要层面; 2.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增长,思维上“以自我为中心”是最大的特点的阶段。“挑战权威”的意识逐渐觉醒,体现在行为上就是对老师的防御和反抗; 3. 青春期学生的情绪色彩鲜明,变化速度快,但是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差,由于人际关系导致的情绪波动很容易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当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处理不恰当,往往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师生矛盾,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4. 学习中面临着学习科目增多,学习任务难度加大的情况,学生对学习的无力感和逆反更容易引起对老师的逆反心理。 | |||||
教学目标 | |||||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在和老师交往的过程中学会主动沟通,了解主动沟通的技巧; 2. 了解“换位思考”的概念,能在学习生活中试图对老师进行“换位思考”,并能够将思路延伸到其他社会情境中,提高学生人际关系中的情商; 3. 通过解决师生人际中的矛盾,培养学生人际思维。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体验情境,讨论解决办法的主动式体验学习,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他人的感受和思路。 2. 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等方法与老师换位思考,代入老师的社会角色,有助于实现情感态度的转变。 3. 过程设计多为活动,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从而带动思维进步,强调在日常人际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本节课旨在通过探究学习与思考,让学生对自己“学生”的社会角色有更全面的理解,通过师生关系中的“换位思考”来促使学生理解老师;进而能够将处理人际关系、理解他人的社交技巧泛化,延伸到与社会中的其他人的交往中,以更加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人。 2. 协助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即: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以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为宗旨。 | |||||
重点难点 | |||||
重点: 1.学生学会主动和老师沟通的技巧; 2.理解换位思考; 难点: 1. 本节课的难点就在于学生能够真正懂得换位思考,并且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而不是流于表面。 2. 通过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新型师生关系的关注、转变。 | |||||
教学过程 | |||||
一、课堂导入 提问导入: 请学生向四周看一下,你的周围最多的什么? (“人”) 我们每个人都处于复杂的人际网络中,都是“社会人”。人际关系是影响我们心理的重要生活方面,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很重要。在我们的人际网络中,有这样不可或缺的一类人。 猜一猜: Ta最早几乎出现在我们蹒跚学步的时候,从照顾我们,慢慢教会我们生存的基本技能; Ta每天有超过8个小时的时间都在我们身边,不断教会我们长大,他每天在我们身边的时间还会因为我们的长大而延长; Ta是我们心中知识和智慧的象征,ta的知识仿佛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我们的眼中,ta永远都不会出错; 我们常常将ta比作辛勤的园丁,比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人,ta们是最有奉献精神的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设计意图】除了增加课堂趣味性,引起学生的注意,该段内容还要起到突出强调教师在我们人生历程和学业生涯中的重要性,要有情感,引起学生共鸣,唤醒学生对于老师的情感。 导入课题: 是老师。 老师在我们成长过程中陪伴了我们很多的时间,请你分享一下在你的人生中印象最深刻的老师,你与ta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喜欢-不喜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享和教师之间感动和冲突的不同事件,能够引导学生分享出来内心的冲突是打开学生心扉,真正施加影响的开端。 提问:你进入初中以后,感觉到我们和老师的关系又哪些变化? 更加亲近/更加疏远/更加平等——我们的关系变的越发“复杂”。 我们要怎么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如何与我们的老师相处。一起学着说一句,老师,您好。 板书:老师,您好。 有人觉得,这句话我们太熟悉了。我们天天都和老师相处,对老师也是非常熟悉。 接下来就要考察你们对于老师的熟悉程度。 二、新课与活动 5-6人一组(准备时候分好组,并选好小组长) 活动一“我们”不一样 1.小组内选定想要描绘的老师(特征明显)并动笔把这位老师画下来,一定要突出ta最明显的特征。 2.班里分享小组画像,介绍该老师的特征。并请全班猜一猜,该小组画的是哪一位老师(外貌特征深入到性格特征)。 3.给老师打分:0-10分,你给这个老师打几分?请按照你的真实想法写下来。 4.组内同学核对,你们对这位老师的评分一致吗?差异大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增加趣味性;具化“老师”在学生本节课中心中的形象,更好带起课堂氛围;直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更能将情感态度迁移到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有助于实现本节课的情感价值观目标。 思考: 思考并讨论: 为什么我们给老师的打分不一样?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我。老师和同学一样,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征。正如同学,有些同学外向,有些同学内向,有些同学喜欢运动,有些同学喜欢看书,我们每个人和每个人都不一样,会有关系的亲疏。 老师也一样。会有思维方式、性格特质的差异,我们可能会对一些老师偏爱,对另一些老师适应的不是很快,当我们适应不良,就会再生活中出现小小的摩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活动和思考来自己探索:我们和老师都是有自己的性格的,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奠定换位思考的基础。 活动二情景模拟 老师“冤枉”我了 角色:小张、小李、老师 情境模拟: 老师:我们在这里,将A点到B点的距离设为未知数X,那么C点到到D点的距离就是1.2…… 小李:(头偏向小张)小张,这里的X是怎么来的啊? 小张:(头朝向小李)现在在上课呢,下课我在告诉你可以吗? 老师的粉笔头飞向了小张:“我强调过多少次了,我讲课的时候不要和同学说话!你怎么回事?” 小张:“老师,我没有讲话。” 老师:“难道我还冤枉你?” 小张(生气地):“我没有说话。” 气氛变的剑拔弩张。 思考和讨论: 老师和小张谁的错?(很难界定:老师不是永远都对,学生也是) 这种情况可以完全避免吗?(不能) 小张要怎么办?(重点引导) 知识点: 冷处理vs主动沟通 分析冷处理的坏处:教师的职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丧失一部分学习兴趣,学生自己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板书:主动沟通,恰当处理 恰当处理:(提问与技巧) 1. 课下解决 2. 注意措辞委婉,顾及老师面子,考虑情境 3. 等一等再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模拟使学生身临其境,同时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场景的熟悉感,从而感同身受,起到更到的改变认知思维的作用,通过氛围和模拟来实现对学生思维转变的影响作用。 活动三师生交往中的换位思考(雕塑技术) 1.两人为一小组,根据情境进行定格表演。 2.各自呈现出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的模样。(表情、肢体动作、道具) 3.雕塑完成后,保持定格状态20秒。 邀请两组同学到中间来表演:成绩考差了接受老师的指导,无聊、敷衍的样子;被老师惩罚后与同学悄悄怨恨地“吐槽”老师。 师:定格!请用心体会自己此刻的身份。让我们静悄悄地来参观这个主题的雕塑公园。 活动2-1:故事背后——你不曾听到的内心独白 师:刚才我们用雕塑呈现出了我们眼中的老师和学生,可能有些夸张,但确实出于我们比较自然的反应 现在,请扮演老师角色的同学,分别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请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请全班同学思考:如果你是老师,你是什么感受? 除了愤怒、伤心,要采取行动,我们、老师们还有一些内心独白,也许是同学们不曾听到的。 播放短片:起立!老师好。 教师独白:我也曾经是一个把教师当作人生理想的人,我也曾经觉得教师是一个光辉、伟大、神圣的职业。但是,当我真正走上这个岗位,我也发现了,我还是那个普通人。任何一个岗位和职业上的人,都首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老师也是人,他们有调皮可爱的时候,也会有疲惫、脆弱甚至犯错的时候。不管他们在我们面前表现出来的是强势还是委婉,是愤怒还是忧伤,每一位 教师的内心始终充满了对学生的关心和责任,因为,我们是一名老师。 有时候,学生会对老师心有芥蒂,也恰好因为我们内心怀有芥蒂和误会,所以眼里的他们才变得很不可沟通。如果我们主动走近一点,我们和老师的关系就会不一样一些。 提问:请你想一想,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你要怎样做到与老师主动沟通,换位思考呢? 1.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将和老师交往过程的感受,大胆地、真诚地传递给老师,不管是喜悦、感动还是委屈、难过,并说明原因。例“老师您今天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我,我感到无地自容,我希望老师能给我留点面子,请老师用单独谈话的方式指出我的不足。” 2.间接沟通。可以通过书信、QQ、写作等方式与老师间接沟通,避免直面老师的压力。 3.主动向老师反馈学习、生活情况。 4.积极主动挑战老师,共同进步。学习中对老师所讲和书本内容存在不同的观点、想法都可以向老师提出质疑,积极思考,与老师共同进步。 5.宽容老师的小错误。 6.真诚地说一句:“老师,您好”。 作业: 卡片写下你对于某一个老师的欣赏之处。 | |||||
板书设计 | |||||
老师, 您好 一、“我们”不一样 二、走近老师 主动沟通 恰当处理 三、学会换位思考 | |||||
教学反思 | |||||
我的教学反思: 1.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要放在引发学生的共鸣,因为对于道理的讲授对学生来说已经比较熟悉,需要把中心放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上,这样能够更好的引发学生的共鸣; 2. 对于材料的选取要注意贴近生活,这样学生才有代入感,更好的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3. 注意引导学生打开话题,让学生联想、表达出来自己曾经的困惑和不满才能实现良好的课堂效果。 师生关系在现在的时间背景下是变的越发复杂的,而青春期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往往是在两极。同时七年级学生的人际思维也是从儿童思维逐渐转向成人思维,在人际关系中的师生关系中能够将换位思考真正用起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本节课通过简单的形式来试图让学生明白换位思考、易地而处应该怎么做,是转化人际思维的开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