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有的贫困户为什么不要扶贫了?

时间:2024-04-26 13:00:15
基层反映:有的贫困户为什么不要扶贫了?[此文共2529字]

今天,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有的贫困户为什么不要扶贫了?》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你们把我的贫困户去掉吧,我不要你们扶贫了!”“那怎么行?你是低保户啊,低保户是当然的贫困户,你的资料早就录入系统了,哪能随便去掉呢?”“那就麻烦你们把我的低保户也去掉吧!我确实不要你们扶贫了!!你们行行好,不要再到我家来了!!!”

这是六安市某村干部到贫困户家搞扶贫工作时与贫困户的对话。据了解,类似的对话在当地已经不是个例。这岂非咄咄怪事?贫困户为什么放着好端端的扶贫攻坚“十大工程”(产业脱贫、就业脱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保护脱贫、智力扶贫、社保兜底 、健康脱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 、金融扶贫 、社会扶贫)政策不愿意享受呢?原来,据群众反映:那个贫困户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不愿接触人,乡村干部却经常上门,有时候去填各种表格,核对五花八门的基本信息;有时候问他各种扶贫政策和帮扶成效,通常一问就是几十个问题,还有经常进行的“脱贫模拟验收”问卷。贫困户不胜其烦,终于无奈说了那番话。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如是说。还说: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

有的贫困户不要我们扶贫了,说明我们在执行党中央政策时出现了偏差。因此,部分基层干部和群众建议:当前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期,扭转目前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数字脱贫、填表脱贫、检查脱贫等倾向刻不容缓,全面提升群众受益度、满意度迫在眉睫。因此建议:

一、统一格式,让扶贫远离“填表”烦恼。

由于扶贫表格没有固定的格式、标准的模板和规范的解释,往往是谁的职务高就按照谁说的干,朝令夕改是常事。一次,某乡镇扶贫干部到村工作,按照头一天会上讲的要求布置填表事宜,直到中午总算告一段落。就在这时,某领导来村视察扶贫工作,拿起刚刚填好的扶贫表,仔细审视一番后,怒气冲冲的问道:你们这是填的什么?谁叫你们这么干的?!于是,下午又按照新的指示精神填表,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浩瀚的“表海”使基层扶贫专干不堪重负。某乡镇的村级扶贫专干短短几个月就走马灯似的换了好几茬,不断有年轻人被“培养”为扶贫专干,又由于“能力有限”,不断有人提出辞职,最多的一次有三个村的扶贫专干同一天提出辞职!以至于有一段时间该镇机关干部根本就分不清谁是哪个村的扶贫专干,因为换的太频繁了。

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是一个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体系,而工作实践中使用的扶贫表严重先天不足,无论是科学性、逻辑性、系统性、可操作性都不能与之相匹配。因此,有必要从本质要求、艰巨任务、精准扶贫、改革创新、内生动力、合力攻坚、阳光扶贫、携手减贫等八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出发,重新设计一种类似于人口普查的标准制式表格,将贫困户“六个精准”的所有标志和指标浓缩其中,“一表在手、应有尽有”,取代现有的其他表格,扶贫干部填表时只需勾选其中与相应贫困户对应的选项即可。

这样一来,扶贫干部就可以从繁琐的填表工作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专心致志帮助贫困户“对号入座”开展扶贫攻坚“十大工程”的相应工程,顺利走完扶贫、脱贫这个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

二、顺其自然,让扶贫避免“扰民”之嫌

目前,一些地方往往用效能督查、绩效挂钩等方式迫使乡镇扶贫干部呆在村里。众所周知,乡镇由于编制所限,干部一般都是身兼多职,如果片面强调扶贫工作,就会影响其本职工作和兼任的其他工作,逼得乡镇干部不得不“白+黑”、“5+2”来完成本职和其他工作任务。

这就造成两种现象:一是经常“深入”农户,耽误村干部和贫困户时间,进行没有实际意义的重复走访。二是人到了村里,因为头几天刚刚去过,考虑贫困户有农活和其他产业要忙,不能再去“扰民”,所以只好呆在村部,本职工作也耽误了。而对贫困群众来说,他们不关心扶贫干部一天在村里呆了几个小时,也不管他们一个月来几次,他们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要的是关键时点能看见乡村干部并解决具体问题。

另外,乡村和各级干部如果频繁出入贫困户家中,其周边农户心里会极不平衡,认为又送什么好处去了。因为他们中的一些农户虽然不是贫困户,但是比贫困户也好不到哪里去,而国家几年中给贫困户的政策性支持带来的实惠有可能大大超过他们原有的贫富差距。因此如果过度关注贫困户,丝毫不考虑大多数处于贫困边缘的非贫困农户感受,对农村的稳定和谐非常不利。

三、信任基层,让扶贫走出“迎检”怪圈。

2016年扶贫工作是通过第三方验收的,而这个“第三方”是那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换句话说,一些上级领导宁愿相信这些对扶贫工作一窍不通的大学生,也不愿意相信乡镇干部,这是何等的悲哀,乡镇干部情何以堪!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我们大多数的乡镇干部是多么的忍辱负重!因为他们又无怨无悔的投入到2017——2020年的扶贫工作中去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对基层干部、特别是乡镇干部的不信任。如果进一步问有的领导为什么就是不相信基层干部呢?这让人想起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乡镇干部因为上级布置的农业税和提留款征收、计划生育手术及罚款等一些刚性任务必须要完成,有时候不得不采取一些强制行政措施,因此时常和群众发生直接冲突,群众认为乡镇干部不是来“要钱”就是来“要命”,部分群众对乡镇干部一直耿耿于怀,抵触情绪至今没有彻底化解。因此,那些年有一个顺口溜:中央干部是亲人,省市干部是好人,县里干部是陌生人,乡镇干部是仇人。

各级领导对乡镇干部心甘情愿背黑锅的情况是一清二楚的,理所当然应该加倍给予基层干部足够的关爱和充分的信任。但实际情况却是往往认为基层干部政策和文化水平低、工作方法简单,甚至吃拿卡要、违法乱纪等等,因此必须“对症下药”的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基层干部“加强管理”。

这样,乡镇干部就陷入一种一年到头都在迎接各种检查的“怪圈”中不能自拔。上级有关部门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至经常出现“你未唱罢我也登场”的热闹景象。扶贫工作因为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五花八门的抽查、互查、调研、剖析等等层出不穷,更是令人应接不暇。

尤其令人无语的是,一些检查组专门喜欢挑周六、周日来,不知是何用意?为什么星期一至星期五不来?!这样,就不仅仅是扰民,而变成了“扰基层”——因为乡镇干部一周劳顿后休息两天的愿望又将落空。

当今社会,基层乡镇干部是国家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统筹、协调、推进农村发展的核心。近十几年来,随着政府职能逐渐向服务型转变,各项惠农政策增多,“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每个乡镇干部都要兼职三四项,工作强度和压力可想而知。他们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是基层一线的桥头堡,是维护稳定的生力军,是群众诉求的“出气筒”,是默默奉献的老黄牛……这才是当今乡镇干部的主流!

因此,应该简化检查内容,让基层干部从迎检的怪圈中解脱出来,腾出时间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才是重中之重。除了必须的验收外,那种建立在对乡镇村基层干部不信任基础上的各种检查、督查、暗访、考评可以休亦!(张远东)

(张远东)

《基层反映:有的贫困户为什么不要扶贫了?[此文共252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