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

时间:2024-05-22 22:57:14
新时期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此文共12886字]

第一篇:新时期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

培育开发优势主导产业,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提升农村经济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作为我省##城市,如何加速结构调整,构建外向型优势农业,实现“兴边富民”目标,已成为亟需破解的重要课题。

一、廓清思路,规划引导,为农民指明调什么

科学规划主导产业。扩张出口果菜业。抓住俄滨海边区2/3果菜依赖中国进口的契机,积极引进名优特品种,大力建设出口果菜反季节生产基地。2014年,果树面积达##万亩,发展蔬菜5万亩,出口地产果菜5万多吨,创汇400多万美元。我们将根据俄市场需求,加快组建以外经贸公司为主体的果菜销售集团,实现贮藏、保鲜、包装、流通增值,规划到2014年发展果菜##万亩,产量21万吨,成为全省沿边最具活力的无公害出口果菜基地。提升食用菌业。提质增效,节本降耗,发展袋栽木耳##亿袋,总产700万斤,收入超亿元。我们将继续巩固和规范专业镇、村、户建设,推广优质菌种,扩大黑木耳、菇类生产规模,到2014年发展食用菌2亿袋,实现耳、菇平分秋色。壮大药材业。引进培育优质种苗,发展药材近3000亩。我们将依托资源、气候优势,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全面推广药林、药草间作套种,2014年发展中药材3万亩,成为全省医药工业原料供应基地。发展畜牧业。稳定猪禽生产,加快发展草食动物及特种养殖,畜牧业产值达8393万元,占农业产值23%。我们将大力发展草食畜禽,鼓励兴办家庭牧场,2014年猪、牛、羊、禽、鹿、蜂、熊饲养量形成规模,建成对俄出口无特定病原和药物残留畜产品生产基地。

因势调整区域布局。组织专家会诊团逐镇摸实情、比产业、算效益,调整、培育“一镇一业”。##两镇发展中药材2014多亩,占全市66%;##

第二篇:新时期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

培育开发优势主导产业,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提升农村经济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作为我省##城市,如何加速结构调整,构建外向型优势农业,实现“兴边富民”目标,已成为亟需破解的重要课题。

一、廓清思路,规划引导,为农民指明调什么

科学规划主导产业。扩张出口果菜业。抓住俄滨海边区2/3果菜依赖中国进口的契机,积极引进名优特品种,大力建设出口果菜反季节生产基地。2014年,果树面积达##万亩,发展蔬菜5万亩,出口地产果菜5万多吨,创汇400多万美元。我们将根据俄市场需求,加快组建以外经贸公司为主体的果菜销售集团,实现贮藏、保鲜、包装、流通增值,规划到2014年发展果菜##万亩,产量21万吨,成为全省沿边最具活力的无公害出口果菜基地。提升食用菌业。提质增效,节本降耗,发展袋栽木耳##亿袋,总产700万斤,收入超亿元。我们将继续巩固和规范专业镇、村、户建设,推广优质菌种,扩大黑木耳、菇类生产规模,到2014年发展食用菌2亿袋,实现耳、菇平分秋色。壮大药材业。引进培育优质种苗,发展药材近3000亩。我们将依托资源、气候优势,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全面推广药林、药草间作套种,2014年发展中药材3万亩,成为全省医药工业原料供应基地。发展畜牧业。稳定猪禽生产,加快发展草食动物及特种养殖,畜牧业产值达8393万元,占农业产值23%。我们将大力发展草食畜禽,鼓励兴办家庭牧场,2014年猪、牛、羊、禽、鹿、蜂、熊饲养量形成规模,建成对俄出口无特定病原和药物残留畜产品生产基地。

因势调整区域布局。组织专家会诊团逐镇摸实情、比产业、算效益,调整、培育“一镇一业”。##两镇发展中药材2014多亩,占全市66%;##发展袋栽木耳6600万袋,占全市66%;##、##发展果树10.5万亩、蔬菜3.5万亩,分别占全市84%和70%,初步形成了“南药、北菌、中果菜”的外向型优势产业区域布局。

积极扶持专业生产。深入开展“建争带”活动,实行干部包村屯、包产业、包项目责任制,扩大各类专业村、户生产规模,形成“一村一品”、村村联动、户户行动的聚集和联动效应。涌现专业村、一品村55个,占村屯总数的54%。

二、创新模式,示范带动,让农民知道怎么调

流通市场链接型。推行“市场+农户(企业)”模式,使农产品直接进入市常建市常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原则,建设##大市尝大牲畜交易市场和##出口果菜批发市场,规范农副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放大市场拉动作用,形成了外联市尝内结农户的区域性营销网络。抓经纪人。靠政策鼓励引导专业大户、农技人员、下岗职工和农村能人从事加工运销业,放手放胆搞活农产品流通,经纪人队伍已达2500人。供信息。建立农业信息平台,及时准确提供价格、生产、供需信息和中长期市场预测,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树品牌。整合农副产品品牌,统一包装、销售,扩大了市场份额。签订单。组织经营配套的外经贸企业、涉农企业与基地村、户签订农副产品收购合同,以销定产,承包承销,降低了农民市场风险。

科技园区辐射型。推行“园区+农户”模式,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引种、示范、育种、推广的聚集辐射作用,促进农产品高产高效。争取专项资金建设农业高科技试验示范园区。建成##条万亩无公害果树节水灌溉示范带,启动建设国家级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重点建设对俄星火国际化示范项目、蔬菜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基地,3年内主导产业品种将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挂、靠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联合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区。与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吸收和推广科技成果,推动结构调整。大胆尝试公司制、投资业主制、科技承包制、联结农户合同制,鼓励农技人员留职留薪领办、创办示范园区及农业科技企业。引导农民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和劳力投入等形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培植了一批新型科技示范户。鼓励干部群众投资建设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园区。沿道、沿河、沿边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点)32个,推动了先进实用技术普及推广。##镇干部和农技员租赁农民土地300亩,引导示范全镇农民集中连片种植日本圆葱470亩,把风险留给了自己,把经验传给了农民。

加工企业带动型。推行“政府+企业+农户”模式,政府提供服务,企业负责市场调研和收购,农民只管种养,建立完善产业内部新型利益关系。政府减税让利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在市场介入、资质评估、项目审批、产品进出口、基础建设、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全方位让利,促进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成长壮大。累计投资、减免3000余万元,重点扶持##等百户优加工、贮藏、包装企业,年销售农副产品7万余吨,延伸了产业链条。龙头企业让利反哺生产基地。龙头企业设立结构调整风险基金,以保护价收购、预付定金、二次结算等方式反哺基地和农户,实现了“利益均沾、风险共担”。近两年,老黑山淀粉厂出资62万元补贴农民,马铃薯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积极探索增收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农民股份合作,吸引农民以土地、原料及进厂做工等形式参股分红,由单纯买卖关系变为伙伴关系,改变了一家一户 ……此处隐藏8454个字……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中心任务,以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名牌农产品企业为龙头,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为基础,以科技创新和重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为动力,以建立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为保障,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牢牢抓住这些关键环节,就是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品牌农业战略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

具体而言,就是要实现一批品牌要有一批规模性的生产基地和几个龙头企业及几个畅销的市场渠道。

四、实施品牌农业战略的主要途径

(一)加快发展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业主

龙头企业是名牌农产品的有效载体。在大力发展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同时,要加快培育一批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培育龙头企业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抓住机遇,促进龙头企业有更大的发展。要抓住西部大开发,三峡大移民,加入世贸组织和粮棉购销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有利时机,加快龙头企业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精度和深度,努力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上多下功夫,防止盲目地“多角经营”、上项目、铺摊子。鼓励具有品牌优势、比较优势的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前提下,通过兼并、联合、联营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竞争力。二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发展龙头企业,企业家至关重要。龙头企业的经营者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学习,勇于实践,严于律已,开拓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引导企业经营者正确处理与企业职工和广大农民的关系,为企业家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懂经营、善管理、办事公平、作风正派的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三是加大对名牌农产品企业的扶持力度。从一定意义上说,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业,扶持农民,不管什么所有制和哪种类型的龙头企业,只要与农民有比较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能够带动农户和生产基地,使农民从中真正得到实惠,就应该大力扶持,当前要重点抓好两件事:一是继续抓好农业部等八个部门制定的关于扶持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政策的落实;二是按照wto规则的要求,研究新情况,采取新办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

(二)切实加强名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1、突出区域布局。农业部和重庆市出台的《优势农产品布局》,将我县的马铃薯、山羊、土鸡被列为重庆优势产业带。这标志着全县农业布局将面临大调整。按照县上提出的经济布局,各地一定要迅速调整区域性产业布局,不搞“小而全”,不搞重复布局,要服从国家、市、县产业布局大规划,该调整的立即调整,该放弃忍痛放弃,该重组的要优化重组,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要集中精力,整合资源,聚合资金,坚持不懈,把优势区域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以布局的大优化实现产业开发的规模效应。

2、要切实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通过各类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不仅是促进农产品优质化、专用化的有力支撑,而且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基地建设要充分调动农户、龙头企业、社区性合作组织和各方面的积极性,高起点规划,多渠道筹资,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凡列入生产基地的区域,禁止一切破坏产地环境质量的其他项目上马。县里各相关部门要将生产基地建立与各类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农业、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项目、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技术推广和技术改造等项

目资金捆绑起来使用,予以重点支持。

(三)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探索组织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是增强产业化经营组织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之一。要发展“公司制”和“合作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一个有效形式,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加强对农户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以及龙头带动作用,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章程和规章条例,明确合作组织的法人地位,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要继续探索和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建立的各种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行业协会要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规范经营行为、价格协调、调解利益纠纷、行业损害调查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切实维护和保障行业内农户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重视对名牌农产品的“包装”。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名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名牌农产品不能“躲在闺阁无人晓”,一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扩大名牌农产品的社会影响。二是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广告宣传活动开展宣传,三是开展节假日促销宣传;四是举办名牌农产品文化节活动等等,把名牌农产品的名声做大、做响、做强。在宣传工作中注重品牌文化、品牌形象的宣传,从注册商标,到商品包装全过程都要注重品位和档次。

(五)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引导和服务

1、转变政府职能,为品牌农业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惠政策。农户和企业是品牌农业的主体,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为农户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要把保护和调动农户及企业的积极性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政策和扶持措施,为品牌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从农户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及时提供信息,技术和产品销售等服务。各类农村投资项目的安排、技术引进和推广、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等,要与品牌农业发展有机结合,加大支持力度。县委县府应把名牌农产品开发工作纳入各部门、乡镇目标考核内容。各相关职能部门、乡镇应列为届期目标任务,将此项工作抓出成效。做到领导精力、部门服务集中到具体的产业、产品、品牌和区域上,一个区域、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领导和工作专门班子,负责到底,落实到底。在近年内每年从农发基金中挤出部分资金,对获得市级和国家级名牌农产品称号的有关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企业优先列入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待;对申报使用绿色食品成功的企业,参照其他区县的做法,以奖代补,无论国有、民营企业给予企业适当的奖励。对农产品注册商标及农产品质量监测认证的费用均给予适当补助或扶持。

2、在尊重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加快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尤其要尊重农户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在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原则下,正确引导,加强管理,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3、加强部门合作,形成推进品牌农业的合力,为名牌农产品企业发展提供宽松环境。各相关部门农业、工商、技术质量监督、商务、金融等,要适应加入wto的需要,转变工作重心,及时有效地提供政策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尤其在税收、信贷、商标注册及各种管理费用收取上给予龙头企业一定力度的倾斜,为企业提供宽松环境,促进企业发展。

《新时期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此文共1288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