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笔记——《货币战争》
读书笔记——《货币战争》
这是我第二次读《货币战争》,与上次所不同的是,这次我现在豆瓣上浏览了相关的评论,带着他人的见解去读,也许能有更多的收获。读第一遍时,我只感到金(来自好范 文网WWw.)融的强大和不可思议,相比之下,读第二遍,我有些陷入作者的“阴谋论”中了,还好最后还是坚持了自己最初的看法。这第二遍,使我了解了金融的大致发展史,金本位制,一些精英俱乐部,私有的美联储,凯恩斯的“廉价货币”,石油美元,一些金融危机等,当然更主要是人性的贪婪,以及由此带来的深深地思考。
一、关于“阴谋论”
书中,作者关于罗斯查尔德家族的“大道无形”的世界首富让我惊叹不已,那些超级富豪们总是“大隐于市”的。但是,关于其保守估计的50万亿美元财富,及19世纪初统治金融界至今,是我万万所不能接受的,经济与政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经济不可能高于政治。关于美联储的私有,我确实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发行局是私有的,但其肯定是受控于政府的。我个人认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在二百年前就规划好一个庞大的金融帝国,并毫无差错地一代一代执行下去,世界上没有这么邪恶的人,也不可能有这么个“大智慧”的人。关于美国总统的被刺杀,自然与其当时的政治、经济利益有关,不过这只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一些人的贪婪,肯定不是银行家们为建立金融帝国而一手操作的。人性都是贪婪的,作者只是巧妙的将这些贪婪者所各自独立做的事串联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二百多年的“大阴谋”。退一步讲,假设这个金融帝国是存在的,像《黑客帝国》一样,统治者人类世界,即使各国政要都是其内部人员,你又怎么能保证那千千万万的人民受其控制而不反抗、革命?金融再强大,最多控制政客,凌驾于政治之上、人民的权力之上,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有相关文章说,这本书并不是作者一个人完成的,他们是一个团队,由此看来,这个团队是打着“大阴谋”的旗号搞他们的“小阴谋”,增加了本书的卖点。如果非要说“阴谋”,那么我认为其背后的操纵者应该是人的思想,是长久以来形成的那种不满足、贪婪的邪恶思想。
二、关于美国国债
诚然,美元是世界货币,是国际支付和外汇交易中的基础货币、主要货币,但不是最安全的货币,最安全的应该是自己所实实在在拥有的东西,自己所掌握、所控制的东西,我国不应该持有美国国债达2万亿之巨。“截止2014年,美国联邦国债总量已高达8.6万亿元,并以每天25.5亿元的速度增加着。美国联邦政府的利息支出已在政府开支中高居第三位,仅次于医疗健康和国防,每年高达近4000亿美元,占其总收入的17%。”[1]美国透支了自己人民和外国人民的未来财富。赤字财政的提出是为了解决1929年到1932年的三年“大萧条”,不是不可用,只是不能过度,凡事都有个度,物极必反。包括联邦政府国债、州与地方政府债务、国际债务、私人债务的总债务已高达44万亿美元。[2]如此庞大的债务,换作任何国家都会头痛不已。我在想,会不会有那么一天,美国政府偿付不了债务利息,政府是破产、耍懒皮?还是靠通货膨胀这一“财富收割机”来没收人民的财富?或者用新债去偿还老债和利息,以维持美元这一“经济永动机”?但这不是赤裸裸的庞氏骗局吗?以债养债,这个循环终究会破裂的。
中国不应该持有太多美国国债,不然就被其“绑架”了,保持适量即可。多余的资金可用于投资国家基础建设、科教文卫、扩大内需,以弥补仅靠出口拉动这一单一经济增长型的国民经济,多样化增长,才能禁得住风浪。当有一天,美元真正出现危机时,人们疯狂的伸手去抓房产、石油、黄金、白银、大宗商品这些救命稻草,美国国债也将会成为垃圾债券,到时候谁也逃不了了。我们可以相信美元,但不能没有忧患意识。
三、自我感受
我最喜欢的两位经济学家是亚当·斯密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两位经济学界的支柱人物。前者提出了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理论,是个遗腹子,终生未婚;后者提出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和“廉价货币”理论,挽救了美国的三年“大萧条”,他本人也是个投资高手。但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当市场这一“看得见的手”无法解释三年“大萧条”时,当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无法解决滞涨及高财政赤字时,必然有新的理论出现,来解决这些问题,事物是向前发展的,经济学也是,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就长久而言,我们都会死。”(凯恩斯)
资本都是逐利的,人性都是贪婪的。2014年,中国加入wto已经五年,金
融开始对外开放。虽然我国经济近几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关于金融市场的开放,还是要加强监管,稳步发展,不能操之过急。亚洲金融风暴、日本二十年的停滞都是我们的前车之鉴,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时间短,本来就存在各种缺陷,如果监管再出现大的漏洞,国外资本必定会一拥而入,套取巨额利润,到时候自然是我们吃大亏。这次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不正是其监管不到位而导致的吗?
“m”型社会,这是我在一篇文章上看到的,是一日本经济学者提出的,指的是中产阶级的没落,贫富的两极分化,大多数人越来越贫穷,而只有极少数的人越来越富有。每一次金融危机的爆发,都是那些金融市场中的贪婪者造成的,受伤害的总是中下阶级,上层阶级们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加富有。
关于金融衍生品市场,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包括远期、期权、期货、掉期等多种产品。凡新生事物,初期必然是强大的,所带来的利益和风险也是不可预测的。2014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大程度上由于政府没有对其进行有力监管。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出现,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活跃度、投机性、风险性,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因它而破产、被收购,当然主要是他们太贪婪了,而高盛、摩根士丹利逃过一劫且获利颇丰。我们不能确定金融衍生品市场是好还是坏,但是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政府应该加强对其监管。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当你站在金融市场之外时,它很小,运作很简单;当你处在金融市场之中时,它很大,很复杂,甚至你都不明白它是怎么运作的。我想,真正的投资高手应该是站在金融市场之外观看的,所以才能看的透彻,有全局意识。正如一个国家的治理,国家领导人应该把各省、直辖市、行政区缩小到足够小来治理,各省、直辖市、行政区把各自所拥有的市、县、区缩小到足够小来治理,这样层层缩小,总是站在事物之外观察,不就好操作多了。
在看《货币战争》的同时,我把纪录片《监守自盗》也看了第二遍,两者揭示了共同的一点:人性都是贪婪的,贪婪往往酿成大祸。他们吸毒、嫖娼,追逐豪宅、名车、私人游艇、私人飞机,为了个人的享受,可以昧着良心做事,欺骗广大人民。在金融市场这个大赌场中,他们贪得无厌、永不满足,他们以为自己是上帝的宠儿,然而只是恶魔撒旦的弃儿。他们以为自己可以赢得一切,然而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只有庄家赢钱,大多数人则倾家荡产。
在一个五光十 ……此处隐藏6055个字……且也涉及到了银行家,摩根集团,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些在《货币战争》中不断出现的银行家的名字,也赫然在列席在《石油战争》中。通过此书,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了解世界历史演变。
不过书名有些误导性。英文的书名翻译过来应该是“一个世纪的战争——盎格鲁美利坚石油政治和世界新秩序”。出版商为了吸引眼球,刻意做了改动。吸引眼球的目的达到了,但新的书名与内容并不完全协调。通观全书,虽然石油是一条重要的线索,但并非唯一的线索。比如该书的前半部分对英帝国战略的描述,并没有过多地涉及石油。而如果仅用石油战略来理解大国政治,在有些时候就会显得牵强。毋宁这样说:“石油是理解大国政治一个重要角度,但大国政治并不完全为了石油。从根本上说,大国政治是为了满足统治集团的利益。只是在很多时候,石油利益就是统治集团最大的利益。”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分野,之前的世界是英国主导的世界。作为一个地理上的小国,英国无法像它的继任者美国一样对世界进行直接的统治,在很多时候不得不运用所谓“均势”的战略,在其他大国之间刻意制造对立和平衡,从而维持自己的利益。甚至希特勒的上台和由此引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都可以理解为英国军事战略的一次不成功实践。之所以没有成功,可以说是希特勒的能力和德国的发展超出了英帝国的预计,终于造成了养虎为患的后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张伯伦政府绥靖政策的缘由便昭然若揭。可怜的张伯伦一直以为在利用德国对抗其他欧洲强国,反被德国利用。二战之后是美国主导的世界,英国作为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只能躲在美国的身后,作为帮凶享受一点主人的施舍。美国的帝国情结甚至远远超过它的导师英国。这是一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故事。运用经济上的统治力,美国成功在战后建立了美元的霸权;运用政治和军事上的统治力,美国成功掌握了世界石油命脉,建立了石油霸权。依靠着美元和石油的坚实基础,霸权得以在全世界进一步展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权逻辑被美帝国生动地演绎了半个多世纪。苏联、伊拉克、南斯拉夫、阿富汗,只要触犯了帝国的利益,无一例外要被制裁乃至消灭。当然,这只是霸权的第一层含义。在必要的时候,即使是温顺如日本,也会被帝国牺牲,原因不外乎一个:这样做最符合霸者的利益。传统的霸者崇尚武力;现代的霸者则拥有多种武器,无论是货币、石油还是意识形态,都是它的致命武器。而不见硝烟的武器,其威力丝毫不亚于最先进的飞机和坦克。
现代中国将始终面对着来自美国的强大压力。对美国来说,中国的发展总是对美国的威胁。即使中国人民以其友好的态度和和平的信念使美帝国相信“和平崛起”确实可以存在,这数十亿渴望改善生活的民众,不可避免地要挤占过惯了好日子的美国人的资源。在帝国的眼里,世界的石油都应首先由它享用,世界的黄金都应首先由它支配。现在有一个国家,正在不遗余力地争取更多的石油,获得更多的黄金,这本身就是不可饶恕的“罪行”。什么样的中国最符合美国利益?最好是数十亿廉价劳动力向美国提供廉价产品,不断丰富美国民众的生活;当然帝国也会保护这数十亿劳动力财产的生存,在确保他们永远为主人服务的前提下,保证他们中多数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至于微电脑芯片、基因、航天技术这些对于生产鞋帽、纽扣或者玩具没有多少意义的技能,美国“主子”当然不希望中国劳动力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什么样的中国最不符合美国利益?那就是胆敢在各方面挑战美国霸权地位的中国,一个人口更多、掌握的资源更丰富、市场更发达、金融更完善、技术更先进、军事更强大的中国。这样的中国不仅要挤占美国的生存空间,也会直接颠覆其霸权。
令这个世界上唯一的霸者忧心忡忡的是:中国已经厌倦了作为廉价劳动力的生活,正向着美国难以控制的方向前进。这时候,如果换作是乃师老霸王英国,也许马上想到的是在中国周围物色一个合适的国家牵制前者。这个国家可能是印度、日本,或者俄罗斯。美国是真正的霸者,它似乎不屑于如此行为,
而更倾向于“征服”。盘点自己的武器库,直接的武力不可能彻底消灭这样的国家。意识形态侵略效果越来越差。那么,金融可能是一个突破口,配合着石油战就更理想了。要想使一个国家陷入混乱和衰退,金融武器是最直接的。针对墨西哥的外债控制、针对俄罗斯的休克疗法、针对日本的广场协议、针对东南亚国家的汇率攻击,金融武器无一例外地取得了辉煌战果。至于石油武器的使用手册,参见本书第九章。概括起来就是:抬高石油价格,阻断替代能源的利用。一旦使用得当,其威力也可与金融战媲美。70年代石油危机时有关国家的状况可资为证:“在西欧,油价上涨的冲击和禁运也同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英国到欧洲大陆,一个一个国家相继感受到了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影响。整个欧洲,破产和失业已经达到令人担忧的程度。??到1974年6月,石油危机的影响导致德国赫尔斯塔银行的倒闭,德国马克陷入危机。1974年,随着德国的进口石油花费增至骇人听闻的170亿德国马克,估计有将近50万人由于石油危机而失业,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了令人担忧的8%。危机带来的影响使德国基础能源价格突然增长400%,对工业、运输业和农业带来了毁灭性打击。关键行业如钢铁、造船和化工也陷入了深重的危机。”石油武器也有缺点,那就是使用者本身也会受到一定伤害,只是伤害相对较小。7月12日,美国布什总统针对上涨的油价,提出增加国内原油开采量。这一举措对照着石油武器使用手册来阅读,可以让人充分领略其一片“苦心”。
如此苦心我们从历史书中是读不出来的。我们从历史书读到的历史,都是粉饰过的。通过读《货币战争》《石油战争》《全球化及其不满》《fbi》《cia》《黑手党》《颠覆》《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等书,看《华氏911》《超大号的我》《刺杀肯尼迪》《越南战争揭密》等电影,我力图接近真相,并从各个角度来了解历史,越来越发现,真实的历史是如此血腥,残酷和丑陋。
。。真实是丑陋的。
很多以民主,自由,和平,解放和进步的名义发动的战争,其实不过是以经济利益为主导,国际政治力量和势力进行角逐,对资源进行抢夺和瓜分而已。
我觉得作为一名学生,如果只把目光放在一些专业领域,简单地认为经济制度和普世价值,发展工具和方法就能解决贫困,环境与发展的问题,这样一厢情愿的想法过于狭隘,天真与简单。相反,我觉得应该把眼光放得更广泛,更开阔,更深入些,才能看到一个国家真正要发展的决定因素太多,必须要把经济,政治与金融一起考虑进去,而要考虑这问题,就绕不开世行,发达国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说到这,作为中国人,我觉得我很幸运,我们国家坚持自主发展的道路,没有像很多美洲,非洲与亚洲国家一样经历动荡,政变,战争与颠覆,我们有这样一个稳定的环境发展,而不是盲目地听从西方国家的话。始终坚持自己的路,不轻易吃西方人开的所谓的经济改革方针的药,才能顺利发展,并在减贫工作中取得了让世人侧目的成就。这与我们国家政治,政策与法规发展是离不开的。坚持走富有中国特色的路才走到了今天。
当然,中国还是有一堆的问题,但是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坚持走自己的路,我们的国家会好起来的。独立自主,和平稳定的中国才是中国发展的根本,同时,也是贫穷国家摆脱贫困的基础,只是他们没中国这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