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红楼梦

时间:2024-12-12 09:42:03
读书笔记之红楼梦[此文共11713字]

第一篇:读书笔记之《红楼梦》

搭载着曹先生的《红楼梦》,我穿越了两百多年的时空,走进了大观园,来到了一群奇特的女性中间,品味着她们的喜怒哀乐,内心激荡着爱的涟漪。

妙玉,大观园中最美丽的女子,似更胜宝钗黛玉,才也极高,在书中她算第一位了。曹先生颂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并把孤傲高洁的性格赋予她,然而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她给宝玉这个男子用的,竟是自己的日用茶杯;作为心止如水的道姑,宝玉向她施礼她会满脸晕红;宝玉生日她会准时送来贺贴,却偏偏署上个不管“槛内”世事的名称“槛外人”。在曹先生的笔下,朦朦胧胧地给情窦初开的古代少女罩上了爱情的棉纱,刻画恋爱女子内心之微妙,在两百年后的今天,有谁能够超越。

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双目流动着感情,闪烁着智慧和性灵,却又令人难以捉摸;如烟一样自然、舒卷、起伏、变幻的双眉,笑靥却荡出淡淡的哀愁,病态反而显出无限的娇美。这样虚实结合、虚多实少的笔法,足以证明曹雪芹深得我国诗画之神髓,而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绝唱。

这个禀呈着我国优秀传统品格和气概的奇女子,愈是身处逆境,愈能不屈反抗,愈是被人践踏,愈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她唱着催人泪下的《柳絮词》,埋葬落花的一幕,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间。每当我坐在电脑前,冥思苦想,一句一句地挤着文字时,我情不自禁地想着黛玉,想着她低低吟唱的:“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春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这美丽的文字,散发着迷人的魅力,馥郁的芳香, 能不迷恋?

曹雪芹以艺术家的天才手段,把王熙凤塑造成文学史上最有时代特色、最有思想深度,最有艺术光彩的动人形象。她同样是“薄命司”中的座上客。

(1)她的出场为先声夺人式,作者用浓墨重彩正面描写了人物的服饰、体态、言谈、举止、神情、韵味,而且多次用笔,反复皴染,写出一个光芒照人、华贵艳丽的形象。

王熙凤出场于第三回,主要从黛玉的眼中写。当时在场人物“皆敛声屏气,萧萧严整”,在这样的气氛中,“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这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安排,是着重表现凤姐的得宠和主管的地位。紧接着一再描写她的服饰、体态、言谈、举止等,将一个美丽又泼辣、权重又精明、机灵又放肆的少妇形象,写得光芒照人。

(2)模样儿极标致,言谈极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男人万不及的王熙凤,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中,游刃有余地手操胜券,掌握主动。作者一开始就采用非凡手法,通过“设局”、“协理”、“弄权”等大关节,把王熙凤性格中的几个方面同时抉发出来,表现出女强人的特征。

第三回中写道: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写她的模样,最突出的是她的眼睛,那是一双丹凤三角眼,一是美,二是情感丰富而又多变,喜时弯弯尖尖,怒时大大圆圆,顾盼之间眼波四射,有威仪有柔媚,有智慧有狡黠。其体态苗条风骚,其打扮则珠光宝气——总之是个锋芒毕露之人。

表现其才能与个性,作者用了“设局”、“协理”、“弄权”三个情节。

“设局”、显示出了她的心思之果决——一撞上贾瑞立即决定了对策:先拖住,再迷惑,然后下圈套;手段之毒辣——贾瑞虽有语言调戏,但并不曾做出伤害她的事情来,她立即想到“几时叫他死在我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其后布下的陷阱果然凶狠歹毒,直至把贾瑞整死。

“协理”宁国府,几天之内将宁国府内上上下下几百人管得服服贴贴,千头万绪的家务事整理得有条不紊,显示出她女强人的管理才干。

“弄权”写凤姐和铁槛寺的老尼合谋,利用官府力量逼死两条人命,坐享了三千两银子。这是第一次写她谋财害命,而且此次得手,以后更加胆大妄为。

这三个情节,既展现了凤姐的才华和权势,也展示出她贪财狠毒的女强人的特征。

(3)不理解环境的典型性,也就不能理解形象的典型性。封建末世货币经济发展的时代折光映照着王熙凤的形象,她表现出对金钱的狂热追求。

书中告诉我们。凤姐这样狂热追求金钱,是封建末世这个典型时代典型环境决定的。当时清代与外国有交流,王熙凤出生的王家与外国官府和商人有交往,使她看到了金钱的作用,。所以是封建末世货币经济发展的时代折光映照着王熙凤的形象。

(4)凤姐是纵情享乐的少妇,她常常越出封建礼教的界限,表现出肆无忌惮的苗头,这是一种新的畸形。

凤姐虽然害死了贾瑞,但她并不是一个洁身守德的女子。她请贾蓉、贾蔷做帮手来对付贾瑞,却没有告诉贾琏这个丈夫,以及她当着刘姥姥和一家子的面和贾芸打情骂俏,说明她与贾芸这个贵公子关系暧昧。此外,她对金钱的狂热追求都表现出她常常超越出封建礼教,与此种种,说明她是封建末期出现的一种新的人物。

(5)虽不知书却能达理的凤姐,表现出卓越的才干,有些属于传统范围,有些反映了时代的新特点。

凤姐不曾读过什么书,这是她与黛玉、宝钗的不同之处。但她经常听说书看演戏,并且生活在那样一个文化修养很高的家庭,因而她具有很好的口才,能触景生情令人捧腹,她也有较高的才干。这便是所谓的“不知书却能达理”

凤姐的性格中大多仍属于封建社会少奶奶,但也有新特点:一、对金钱狂热追求;二、管理中不解情面作风,如第十四回中她说:“错我一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治”三、为探春鸣不平,说:“殊不知庶出,只要人好,比正出强百倍呢!”而封建社会是极讲正名,所以这已经是离经叛道了。四、对贵族地主阶级花钱买虚热闹的事,凤姐认为没意思,她讲究小钱生大钱,有点资本理财思想。五、她日常所吃用送礼的多有进口洋物品,因此她身上不能排除商品经济产生的刺激和影响。

(6)王熙凤悲剧结局的深刻意义。

凤姐的才干作派,使她担当起“封建末世女强人”的称号。凭她的才干,应该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来,可是古老的封建社会已没有生命的活力,它窒息了凤姐的才干。

其次,封姐一生害死了不少了,制造了不少悲剧,而她自己的结局也是一场悲剧。在高鹗的后四十回中,她已生不如死,但求早死。曹雪芹的安排是“一从二林三人目,哭向金陵事更哀”,写她被贾琏休弃,回到娘家的日子更惨。悲剧的制造者最终也制造了自己的悲剧,“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和启迪。

(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的纯真。

(5)肩负着几千年来伟大孤独和寂寞的诗人。

林黛玉的诗才极高,而且,诗成了她性格中的主要素质,生活中赖以寄情的安慰。曹雪芹写林黛玉,也是为中国历代诗人的坎坷命运表达自己的遗憾。唱 ……此处隐藏7394个字……。林黛玉在过去,仅是女流之辈,就算学富五车又有什么用?那时候,“女子无才便是德”。会纺织针线才是最重要的。黛玉那张嘴已经得罪不少人了,她就算是大观园里数一数二的才女又有什么用呢?可悲可叹啊!

《红楼梦》是历史性的悲剧,通过对封建豪门贾、史、王、薛四家从辉煌到腐败的过程描写,揭露了封建贵族家庭的极端腐朽,展示了它无可挽回的堕落和崩溃,以及必定灭亡的命运。虽然是必定灭亡,虽然是应该灭亡,但是,造就“灭亡”的这个社会,是很令人深思的。

有人说,悲剧就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但是也只有当好的东西没有了,才能触动人心中的痛,也才更耐人寻味,回肠荡气。

第五篇:红楼梦的读书笔记

我觉得《红楼梦》的思想有几个重要方面,一个贾宝玉所代表的是什么样的思想,从小说故事来讲,贾宝玉年龄也不大,说的话疯疯癫癫,有时是你听得明白的,有时弄不明白,究竟什么意思呢?譬如说他自己一辈子什么也不想干,就想跟姐姐妹妹在一起,混这一辈子,自由自在,死了以后化做一阵青烟散了就完了,看起来好像弄不清楚什么意思,但是其中有一条不肯读书,反对仕途经济。他本来跟薛宝钗还不错,有一次薛宝钗跟他讲话,就提到你也该读读书了,年龄也不小了,要准备考试了,要走仕途经济的路了,结果他就马上把脸翻了,你给我出去吧,我这个地方没有你的地方,我这个不懂仕途经济的,你们赶快出去。一点不含糊,弄得薛宝钗下不了台。

那么把这些内容跟他的自己无所作为的人生思想结合在一起,实际上他是通过这个情节写贾宝玉反对当时的科举制度,反对走仕途经济道路,你们读书我就不读书,要读书《西厢记》还可以,挺有意思,读读,什么其他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五经,它都是杜撰的,杜撰的话讲得很凶,讲得很厉害的,但实际上你要看指什么杜撰的呢?主要是程朱理学,你们都是胡编的,孔夫子的话是不是值得一试很难说,你们硬说是这样,你们来杜撰的。贾宝玉绝对不走仕途经济的道路,也不去求什么其他的名,我就要跟大家姐姐妹妹在一起,高高兴兴自由自在的过一辈子就行了,实际上他宣传的是一个什么呢?从当时阶级安排的道路来讲,他是对抗统治阶级安排的道路,因为当时知识分子读书就是做官,就是参加科举考试,没有第二条路,他坚决不走这条路,他自己的路,就是跟姐姐妹妹们在一起,过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生活,实际上他是宣扬那种自由人生的道路。因为那个时代毕竟离我们太远了,他找不出另外别的路,他不可能想出更好的道路来,问题是不走你安排好的读书做官的路,我走我自由自在的,我想怎么就怎么,这样一个自由人生的道路,这一个思想那么比过去的所有的不做官的人的思想就不一样了,五十年来,论证的时候有一种看法,认为贾宝玉不肯做官,这个也没什么了不起,嵇康、阮籍都不愿意做官了,陶渊明也不愿意做官的,觉得没有什么稀奇,这个不能这么比,嵇康和阮籍的时代跟曹雪芹的时代完全不是一回事,两种不同的做官的行为,它的内涵完全不一样,《红楼梦》里说的不做官,是跟仕途经济对抗的人来说,否定读书人做官考举的道路,这对清代的许多知识分子是一个另外的诱导,封建王朝要把读书人都诱导到参加科举考试做官,然后呢,帮他来巩固统治政权,《红楼梦》里主导的思想叫他不要走这个路,完全是相反的道路,就是《红楼梦》第一个方面的思想。

第二个就是婚姻自主,婚姻自由,这个在《红楼梦》以前,在我们古典小说,古典戏曲里头,宣扬这种自由恋爱的戏剧小说也是有的,最有名的《西厢记》,《牡丹亭》,但是这个你要仔细比一比,就有时代的差距,《西厢记》虽然是张生、莺莺不尊老夫人的命令最后是自由结合了,但是最后《西厢记》的结局,最后还是张生考上状元,然后最后皇上赐婚,最后大团圆,圆满结果。一定是在婚姻问题的一个整个过程中间第一步它是越轨了,但底下呢,越过以后又赶快弥补自己,完全按照封建理法规定的道路一步一步走,走到最后皇上赐婚,封建礼法加上了应急,合法了,没问题了,就算完结了,没有反抗到底。而且他的恋爱方式呢,是一见倾心,在府殿上面一见面就觉得漂亮的不得了,那就定了,这是一个。《牡丹亭》柳梦梅也是一样的,这个男女两个双方的,那还没有见面,做梦,最后也是封建皇帝赐婚,最后也是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承认了,曾经一度越轨的婚姻,最后纳入封建的理法的轨道了,那么因此呢,它原来的有一点点的叛逆性也被消灭掉了,弥补过去了。

到了《红楼梦》就完全不一样了,贾宝玉跟林黛玉这个恋爱的发生并不是一见倾心,虽然第一次见面觉得这个人好面熟,好像见过似的,这是写的一种心里的感应,一种好感,但是并没有发生爱情,相反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得很长很长时间,也不断吵架,吵架又友好了,中间呢,有薛宝钗又来了,加上一个薛宝钗,就是薛宝钗有挺聪明,也长得很漂亮,三个人在一起还有后来的史湘云,其他女孩子一起,在一起,都来了,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贾宝玉跟这些人在一起,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确定的写他喜欢那一个,这就显得《红楼梦》的恋爱方式已经不是一见倾心,已经是在长期生活当中渐渐地了解,最后在长期的了解过程中间最后形成他们的爱情,《红楼梦》的这些地方还是写得非常清楚的,就是刚才提到的那个薛宝钗给他讲到仕途经济,他翻了脸,这就是一个标志,说明贾宝玉在爱情问题上,还有他自己的一个思想标准,跟我思想不一致的,我是根本不愿意仕途经济的,他们极力要走仕途经济道路,那和我是两回事,所以《红楼梦》里所描写的婚姻,一个是选择不是一见倾心式的,是要长期的熟悉。第二个志愿思想要一致,如果思想不一致,无法结成终生的伴侣,这《红楼梦》里写得很清楚,而且思想一致,不是选择那个另外一个一致,它要必须是带有叛逆性质的这种思想他才合自己的胃口,所以跟林黛玉他就完全不一样,所以贾宝玉也讲得很清楚,袭人说你跟林妹妹不这样,她跟你发脾气,你反而跟她讨好,他就回一句,林妹妹从来不讲什么仕途经济,她讲这个话,我也和她翻脸了,这个标准讲得非常明白,非常清楚,所以《红楼梦》里在婚姻问题上面树立了一个自己的标准,就是要漠视木石前盟,不要金玉良缘,封建时代的门当户对,一些选择的标准全对他无效,他必须自己选择,我现在讲的贾宝玉、林黛玉的婚姻的问题,主要是根据前八十回的本子,因为这才是曹雪芹本人的思想,不是后人窜改过的思想。

那么在这样一个封建时代,提出了一个婚姻自主,婚姻自由、恋爱自由、婚姻自主这样一个思想,那可真是了不起,《红楼梦》也没有这种口号,没有婚姻自由啊,婚姻自主这个口号,但是他写的行动就是他自己的口号的实现,所以这一个思想呢,在当时也是应该是非常了不起的,我认为这个思想就带有现代人的思想,因为今天的婚姻恋爱,也不都一样吗,一个是不是一见倾心,再也没有什么一见倾心的事情,总得要互相理解,再一个,总得要想一致吧,不能完全两回事嘛,所以我觉得曹雪芹的这种婚姻理想,包括他前面说得人生道路的理想,都是属于我们今天现代人自己的生活,走自己的路,是我们时代的人,现代的人提出来的,不走那个统治阶级规定好的路,要走自己的路,是我们现代社会人的一种思想,古代那有这种思想,都是一个在家里父母,一个在社会上的朝廷规定的,所以贾宝玉的人生道路的思想,贾宝玉的婚姻自由的思想,都是近现代人的一种思想。

《读书笔记之红楼梦[此文共1171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