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求学取真经 淅沥秋雨稳步行
为期三天的河北石家庄一中之行,我们走进课堂、参加高三历史组教研、聆听专家学者的讲座,从内心讲这三个环节都有触动心灵的地方,让我感受到自己在教学、教研、理论研究等诸多领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正是此次跨省学习的价值所在。
从这两年的高考文综卷看,荣成的考生很不适应全国卷的思维,分数不理想,究其原因不能仅仅说学生水平低,学生是教师教出来了,我们荣成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抱残守缺,不敢或者说不会革新,老一套的东西根深蒂固。此次学习在听课一中本部的两节课给了我不少触动:高一的授课,与我们荣成的新授课有很大不同,我们唯恐学生不会不懂,将教材背景、内容、影响一一陈述,浪费时间,效率还很低。而石家庄一中注重引导学生剖析教材的前因后果、淡化内容,一堂高一新授课前勾后连,好似高三一轮复习,效果真的不错。高二的一节课只解决了一个问题,如果放在荣成年级主任肯定不满意,肯定会说课堂容量太小,而忽略解决的这一个问题的价值,这可是一道高考真题啊,从学生的独立思考,到小组的讨论完善,学生的参与度极高,从中看出平时的训练有素,最终教师的点睛之笔在于将学生的答案归纳探究,有理有据,水平挺高。
我想,全国卷历史试题并不是很难,所谓的难是因为我们没有切准脉搏,高考不仅仅是高三教师的工作,高一高二尤为重要,没有高一高二两年的铺垫理顺,怎会有高三的升华,河北做到了三个年级一盘棋,站得高,望得远,受益早。我们荣成的历史教学应该向河北学习,教研室可能无法决定各个学校几节历史课,但期末考试试题的理念完全可以更新,高一试题就应该和高考建立某种联系,不能过分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毕竟高考试题和教材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淡化,教材有的高考就不考,或者考一定不从教材的角度考,一定是另辟蹊径,学生这种高考思维的建立一定要从高一开始。
大组教研,看似老生常谈的问题,这其实是提高学科教学能力、提高成绩的关键所在。石家庄之行的第二天下午,我们参加了他们的高三历史组教研,有可能是学习没有通知到备课组,我们刚开始优点郁闷,站着学习。也就是在站着的这短时间,我有意识地看一中老师的电脑屏幕,三位老师全在组建习题,各不相同,事后知道他们一直是分工合作完成每一节课,效率高,质量高。随后我们共同到一中的补课教室进行教研。一下午的教研我们探讨了备课、组题、练习、补课、作业、考试等系列环节,感觉河北比较成熟的一块就是做题很多,学生在练习中成长,河北的自由自习很充裕,而我们却是分光吃净、疲于奔命,理念不同啊!
其实,这次学习对我触动最大的就是河北学校的管理层都是专家学者,他们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杠杠的,令人钦佩。从教研主任、到高三年级主任、到博士校长,我们荣成无法比拟,这或许也是导致我们高考一个清北生没有的原因之一吧!他们的三轮复习和我们的差不多,手机进课堂也不是什么奇闻,关键是引导。报告中令我佩服的是,一中高三每个月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室外的活动很多,很有创造力,系列活动让学生们干劲十足,且懂得感恩,德育工作他们做的太好了,德育德育,无德何来教育。而我们的高三与所有活动无缘,死读书,读死书,谈何成绩。德育,需要有一个大的背景,教师只是最基层的执行者,执行力度大小取决于制定者的强度,希望不远的将来荣成学子亦可领略祖国的壮美山河。
最后一天,我们听了两场报告,上午的教科研报告,没有多少感兴趣的东西。下午黑龙家宝泉岭第二高级中学王升江老师的报告,令人叫绝:王老师多才多艺,令人钦佩,无论接手什么样的班级,都能用一颗包容心、乐观心感染学生,与学生一起走向辉煌。他做的报告是《注重学生核心素养 用心做好教师》,报告用鲜活的事例、幽默的诗歌、励志的歌曲将一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演绎的淋漓尽致。歌中唱到:教师没有单独的高亢,园丁只有群体的交响,不同的音色共同的欣赏,不同的声部公共的担当。真得很好很好。从王老师的报告中我更加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学校在要重视、教师要重视,只有培养出一批有道德、懂感恩、知奉献的学子,国家民族才有希望,否则教育就是空谈。
总之,三天的河北之行,带给我许多的触动,这种触动能让教学发生何种程度的变化,我想这绝不是一名基层历史教师所能决定的,这需要制度保障,这需要从上到下的一场深刻变革,变则通,通则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