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从“过四关”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时间:2024-04-29 13:00:15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从“过四关”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此文共1620字]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习近平同志是第一位出生和成长在新中国的共产党总书记和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全党全国人民砥砺前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他为什么能行?最近,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就能找到答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系好人生第一颗纽扣,过了“四关”。

习近平“根红苗正”,根红苗正的少年习近平却并不阳光灿烂,父母受到不公正待遇,本人还差点进了“少管所”。就在这种背景下,年不满十六岁、还没有到该去插队年龄的习近平主动要求到穷乡僻壤的陕北插队,就这样,从大城市首都北京来到了陕西西安延安地区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七年知青岁月由此开始,并逐渐由“知青”转变为“普通农民”,把自己完全融入了农民之中。2000年习近平曾发表了一篇回忆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几年之内过了“四关”,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

先看“跳蚤关”。跳蚤是一种很小很小的黑虫子,善跳,很难捉住,被咬后身上就起大红肿包,奇痒无比。我十几岁时曾在学校住过一段时间,挨过跳蚤的咬,知道难受的滋味。为应对跳蚤,梁家河的知青们采取许多有用或无用的办法,诸如“不让猪狗等牲口回窑”,“喝本地黄土煮过的水”,“炕席撒六六六粉”,“经常打扫卫生”,还经常挽起裤筒 “圪蹴”(蹲)在凳子上拉呱以防跳蚤(认为跳蚤跳得再高也不至于从地面上凳子吧)。习近平他们就是这样,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过了“跳蚤关”。我一直在想,这种遭罪摊在我(们)身上,能不叫苦吗?能坚持住吗?但少年习近平他们坚持住了并战胜了跳蚤。

再看“饮食关。就习近平的家庭出身而言,在到陕北插队之前恐怕是不愁吃喝的。到了梁家河情况就不同了,吃的主要是粗粮,没有油水,蔬菜也少。“肚子里总是空空的,因为长期吃不到新鲜蔬菜,感觉喉咙“燥得冒烟”,还曾馋得吃过生肉,说来看似令人好笑,实乃令人心酸……。你馋得吃过生肉吗?!

还有“劳动关”。从大城市里来的年仅十六、七岁的知青,很难适应农村那种高强度的劳动,但“时间长了,近平思想有了变化。与老乡接触多了,劳动也习惯了,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工分也涨到10分了”。“工分涨到10分”也就是说习近平那时已经是一个强壮劳动力了。还有习近平当上村支书不久,带领基建队的同事们“打井”、“筑坝”,苦活、重活抢在前。一位叫武玉华的老乡同事十分感动,朝大家喊道“你们看,***都已经下去了!他是外面大地方来的知青,都这么能吃苦!我们给自己家里修坝,咋能不出力呢!”在习近平的带领下,大伙都有干劲。你看,习近平不仅过了“劳动关”,还是一位劳动模范呢!

最重要的“思想关”。如果说城市的知青们到农村插队是“从零开始”,那么习近平则是“从负数开始,因为他是习仲勋的儿子,仅属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招工、入党等都受到“特殊待遇”,但他并没有怨天尤人,反倒是真真切切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对基层群众、对农村的感情非常深厚”,自称“是一个普通农民”,还常说“我们老陕”。这位年轻的“普通农民”和“老陕”赢得了朴素的农民和组织上的信任,不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当上梁家河的领头羊----支部书记。“既一心为民,又善于为民办事”,做了这么多实事,源于他亲身体会到农民生活面临的困难,也源于他平时的观察和思考。他敢于实践,敢想敢干,也能干会干,能把想法变成现实。一同到陕北延川插队的北京知青艾平认为:“七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诚哉斯言!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经过一番极为艰苦的磨练,然后才能成为“大器”。习近平之所以能从农村党支部书记到中共中央总书记、从插队锻炼知青到国家主席,成为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拥护的领袖,在陕北农村很好地走过了“四关”,系好了人生的第一颗纽扣,应该说起到基础性作用。

本人从小生活在比较优越的家庭环境,没有赶上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喜是忧?是祸是福?曾经“喜”过,因为少吃许多苦、少遭了许多难,刚读了《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时也或多或少的有着这种想法,但现在认真想来,应当是忧大于喜,祸大于福。人生的阅历少了、磨砥少了,当然发挥作用的机会也就少了。孔老夫子讲“五十而知天命”,我已到知天命之年,而知天命之“顿悟”则源于认真研读了《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收获颇多,感悟益深。向习近平学习!向总书记学习!虽不能至,但加倍努力之!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从“过四关”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此文共162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