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市人才普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事业兴衰,关键在人。今天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人才普查工作,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表明了我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入了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刚才,建勋同志对这次人才普查工作做了具体安排,既是一次培训,也是一次动员,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个问题: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抓好“人才强市”战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本。人才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打造工业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大意义。第一,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国内外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知识和人才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谁拥有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谁就拥有竞争和发展的优势。谁能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知识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谁就能够赢得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从世界范围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竞争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新的人才战略,加紧对优秀人才的争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深入和世贸组织的加入,国内人才竞争也日趋激烈,各地也争先抢占人才制高点,相继提出各自的人才战略,并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广纳群贤,引才聚才。从我市情况看,我市经济已进入快速增长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但是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日趋深入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市产业层次低、企业技术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日趋突出。要继续保持我市经济发展的强劲态势,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靠高层次人才,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和用好这一良好机遇,确立人力资本追赶是经济追赶先导的工作理念,牢牢掌握人才资源开发的主动权,大力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第二,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必然。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党中央基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说到底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最重要的是强调以人为本,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放在重要位置。从这个意义讲,科学的人才观与科学的发展观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各级领导必须强化“以才积力、以才蓄势、以才兴业、以才强市”的认识,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形成以下共识:千资源万资源,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最具活力的资本;这本事那本事,善用人才是第一本事,人才战略是加快发展最重要的战略。在具体工作落实上更应切实做到,把人才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机制,搭建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创造人才辈出的环境,使新密成为集聚人才之地、人尽其才之所。第三,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打造工业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结合新密实际,市委作出了打造工业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打造工业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固然要靠资金、靠项目、靠政策、靠环境等,但归根结底要靠人,核心是要抓住人才这个根本。目前,我市在人才竞争中还处于相对劣势,人才总量相对不足,分布和结构不够合理,截止去年底,全市人才总量不足4万人,仅占全市总人口的5.31%,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28.7%,高中初级职称比例仅为1:1.3:1.8,与国际公认比较合理的1:3:6的职称结构比例差距很大。尤其是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人才紧缺,选才用才的机制不活,人才发展环境不够宽松等问题突出,已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今后如果不能紧紧抓住人才这个根本,就更难以实现经济发展的提速、增效和进位,我们打造工业强市的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无论是反思过去,立足现在,还是着眼未来,要实现打造工业强市的战略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仅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更需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造就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更需要全市上下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集聚并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总之,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全市上下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人才工作的决定精神上来,把行动凝聚到市委、市政府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部署的具体要求中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真正在思想上把人才强市战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制高点,努力形成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氛围与政策优势,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二、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点在于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既要有规模,更要有质量,坚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高层次人才主要包括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是人才资源的主体,也是我们通常所称人才的所指范围,对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培养用好了一个高层次人才,就可以带动一个人才群体;培养造就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就可以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因此,要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着重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强大人才队伍。总体上看,我市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数量较少,各行各业都面临着缺技术、缺专家、缺人才的局面,严重制约了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要把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按照不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但求所为的思路,探索规律,创新方法,努力为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发挥才干创造良好的机制和环境。一是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紧密围绕我市支柱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功能完善等工作,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人才发展规划,使人才培养目标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统一,工作措施与体制改革方向相一致,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协调。二是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引进一个人才,可能成就一个产业;流失一个人才,可能毁掉一个产业。要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结合起来,与重大课题攻关结合起来,与重点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人才引进与项目对接,与产业互动,走出一条我市人才规模迅速扩大、人才结构不断优化的新路子。在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要把重点人才、高精尖人才作为引进工作的重点,尽快解决我市高级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使我市人才队伍“金字塔”的塔基越来越宽,塔尖越来越高。三是建立和完善人才流动机制。人才作为一种核心资本,必须在流动中才能实现增值。要打破人才的城乡、地区、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实现各类人才队伍之间、体制内与体制外人才之间、##内外人才之间的彼此贯通和相互流动,为##的振兴和发展积聚强大的人才力量。要采取有效 ……此处隐藏18419个字……系。要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的合作,充分借用知名高校的教育资源,共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要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发展各类专业化培训机构,发展壮大人才培训市场。要继续广泛开展“创学习型城市,建书香徐海”活动,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办好徐海大讲堂,选择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课题,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滕进行专题辅导报告,让党员干部及时学习掌握最新的理论和专业知识,促进各级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坚持人尽其才,提高“用才”效能。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只有用好人才,把人才用到合适的位置上,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才能体现人才价值、发挥人才效能,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才、吸引人才。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要改革企事业单位人才选拔任用方式,把优秀人才放到关键岗位使用、放到一线经受锻炼,使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职业岗位、不同成长经历、不同能力水平的人才都能各得其所、各展其才、建功立业,做到人岗相适、用当其时、才尽其用。要改革人才分配制度,推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股权、期权激励制度,真正让一流的人才得到一流的报酬。要注重遵循人才成长和工作规律,积极为各类人才提供干事创业、发挥作用的平台,让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三)勇于开拓创新,拓宽“引才”渠道。招才引智是改善我市人才结构、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的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最经济、最实用的方法。下一步,随着京沪高速铁路的投入运营,我市与北京、上海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接受长三角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的辐射、带动效应更加明显。各级各部门要抢抓机遇,解放思想,主动出击,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和力度引才聚才。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有针对性地制定招才引智计划,到先进发达地区举办政策推介和引才活动,努力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以包容的心态、宽阔的视野,拓宽引人渠道,创新柔性引才引智方式,设立政府特聘专家特殊岗位,建立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公开招标制度,推进校企共建产学研联合体,采取“周末工程师”、博士后流动站和专家公寓等方式,着力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带动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
(四)完善政策措施,营造“聚才”环境。对人才而言,发展环境的优劣非常关键,可以说,环境就是凝聚力、吸引力和竞争力。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各项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创造良好平台,真正以更加优越的综合环境优势推动人才发展、集聚
各方英才。一要建立健全人才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各类人才创业资助、科研扶持、安家落户等政策,尤其是对高层次人才来徐海创业发展的,要主动关心、加强扶持,对其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要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妥善予以解决,真正使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要推进人才专用房政策,有序推进人才专项住房建设,逐步解决各类人才的住房问题,努力让在徐海工作和创业的各类人才安居乐业。要建立人才项目融资的政策,加快培育和引进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投融资平台,加大民营资本与人才资本的融合,为人才创业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要制定出台激励鼓励政策,组织开展“善国英才”的评选活动,每两年评选有突出贡献的“善国英才”5-10名,由市政府一次性奖励10万元;评选有较大贡献的“善国英才”20名,一次性奖励5万元;评选成绩突出的“善国英才”30名,一次性奖励1万元,真正让一流的人才得到一流的荣誉。二要切实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人才的投入是一种战略性的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在这方面要善于投入,舍得投入。各级财政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市财政设立“善国英才”计划专项基金,重点用于全市“善国英才”的培养、引进、资助、奖励和人才开发培训等。要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企业和社会各个方面加大投入,形成人才资源开发的多元化投入体系。三要加强人才平台载体建设。加快推进科研教学机构、科研项目、创新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场、培养人才的摇篮、展示人才的舞台。要加快推进机械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小数控机床行业技术中心、国家机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中俄高新技术科技示范产业园等平台建设,使之成为吸引凝聚人才、发现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市经济开发区和木石高科技化工、西岗苯制品、徐海现代玻璃等十大特色产业基地的作用,千方百计吸纳市内外人才智力资源向重大项目、支柱产业流动,通过项目聚人才,依靠人才上项目,使各类园区成为吸纳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要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内知名研究院所的合作,依托重点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更多地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我市研究开发、多出成果。
三、全面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
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市,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自觉用科学理论指导人才工作、用科学制度保障人才工作、用科学方法推进人才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要落实党管人才责任。各级党委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保证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抓第一资源的主要责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好党管人才职责,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要研究制定人才规划纲要分工方案和详细实施计划,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做到领导责任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工作力度到位。要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组织部门要认真落实牵头抓总职责,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策研究、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在加强公共服务、提供具体保障等方面多办实事、多干好事。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动员全社会力量协调一致做好人才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形成见贤思齐、奋发努力的良好风尚。要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完善人才工作专项考核制度,制定人才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健全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和奖惩的重要依据。要加强督查调度,及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确保人才工作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同志们,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站在徐海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大人才开发
力度、加快建设人才强市,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全市上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理念、更加开拓的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区、争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繁荣昌盛、文明富裕、安定和谐的幸福徐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